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识变、应变、求变,重塑“数智化”产业生态圈

2020-04-15 10:50:00

  彭在美

  随着疫情的发展,钢铁行业人士开始思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钢铁产业未来发展的意义和推动作用。有人提出,现在已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钢铁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该观点因为,所谓“后疫情时代”真正的分水岭并不在于疫情过后的自然节点,而在于中国钢铁行业是否达到这样的共识:此次突发的疫情是对钢铁行业的一次大考,将加快产业生态的重塑,萌生“数智化”新业态新模式的雏形。

  如何在此次大考中化危为机?这就需要钢铁行业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重塑“数智化”产业生态圈。

  准确识变,在困境中反思并谋求发展。疫情对钢铁行业是一次压力测试,使得在正常情况下隐藏于行业中的矛盾或问题彻底暴露。受疫情的影响,钢铁企业内部面临着“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人员到不了”等困难,外部又面临着“钢材价格震荡下行”“企业利润不断收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挑战,促使我们不得不“见招拆招”地逐一化解行业面临的风险。从这个视角来看,疫情正在倒逼钢铁行业在困境中进行反思并谋求发展。

  科学应变,疫情期间“见屏如面”。疫情既是公共健康与社会安全的危机,又是深化“数智化”思想与实践的契机。疫情期间,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钢铁企业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催生了“数智化”新业态、新模式。

  在今年初疫情集中暴发之际,在武汉交通管制和国际市场对中国禁飞的双重禁令下,武钢耐材公司积极与印度客户沟通,通过视频电话远程指导砌筑施工,24小时在线跟踪施工进度和转炉冶炼。在该公司的努力下,其国际市场订单几乎未受任何影响,维持了与印度JSW、JSPL等企业的深入合作关系。

  河钢唐钢创新“云端对接无接触营销模式”,通过互联网、电话、微信、传真等多种形式与客户远程沟通,充分发挥小微团队产销研一体化优势,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工作。此外,河钢唐钢还在河北唐山、广东佛山、湖北武汉、重庆、安徽芜湖、河北邯郸6个城市召开了“隔空”视频交流会。今年初以来,河钢唐钢为美的供应家电板3.4万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尽管海外客户多在重点疫区,但凭借多年来在国际市场建立的固定客户群和稳定的销售渠道,今年前2个月,马钢车轮产品仍按计划发往美国、墨西哥、英国、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等地的海外客户。当时,国内汽车运输受阻,马钢临时将汽车运输改为水路和铁路运输。受疫情影响,国外商检人员出入境不太方便,马钢就积极寻找客户能接受的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到现场进行检测。在售后服务上,马钢通过电话、视频会议等方式及时解决订单执行或交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当前国外疫情发展迅猛,我国钢材出口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相对来看,马钢车轮外贸市场整体稳定,为广大钢企疫情期间出口做出了示范。

  受疫情影响,今年前2个月,南钢钢铁产量有所减少,但仍然实现营业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6.02%;实现利润8.68亿元,同比增长40.94%。其中2月份南钢出口发船量超过8.5万吨、抢接订单量超过15万吨,均创近5年来历史新高;第一季度已签合同、协议订单量达60万吨。这与其加快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资源整合体系,持续推进C2M(用户直连制造)产业生态圈建设密不可分。

  首钢京唐公司也通过“屏对屏”的联系方式,加大镀锡、镀铬板现货网络营销力度,大部分产品直接发到终端客户的原料库,保证及时供货。

  主动求变,加快产业生态圈建设。山钢领导今年3月初坦言:“疫情期间暴露的企业短板说明,要加快产业生态圈建设。”这就要求钢企聚焦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多种产业,聚集技术、人力、资源等多种要素,形成供应、生产与用户空间智能化网络体系,结成利益共同体。

  对上游产业链,钢企要加快打造有利于产业链长期稳定发展的铁矿石定价机制。

  对下游市场,目前钢铁市场的需求只是延后,并不会消减。短期来看,疫情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对下游需求端的影响大于钢铁生产端。中期来看,随着疫情对钢铁行业的影响逐渐减小,国家逆周期调节政策力度持续加大,下游企业逐渐复产达产,钢铁供需的突出矛盾会逐渐缓解,钢企要继续跟踪和适应下游用钢需求变化。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1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