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由“制”转“智”
打造现代工业控制体系

2020-04-30 10:50:00

  本报通讯员 欧青 周佳
  4月16日,在方大九钢高线生产现场,高线盘卷正被转运小车有序运送到运输线,经自动打包机捆扎定型后,自动完成过磅卸卷。运送、打包、称重、卸卷……整个操作过程井然有序。这是方大九钢以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企业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方大九钢全力打造现代工业控制体系,持续深入推进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主体的两化融合建设,提升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新型工业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坚定不移地踏上了由“制”向“智”转型的旅程。
  2019年,方大九钢先后实施了大数据及工业私有云平台项目、物资信息辅助系统开发等信息化项目,企业生产更规范、精细,劳动生产率更高,生产周期更短,市场应变能力也大幅提高,交出了全年销售收入超229亿元、上缴税金23.44亿元的靓丽成绩单。
  制度奠基 传统钢城启动转型
  方大九钢从建立健全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入手,推进两化融合,坚持走信息化和工业化并举、融合、互动、互促的共同发展之路,为创建智慧钢城奠定基础。
  该公司两化融合体系贯彻标准员表示,方大九钢两化融合贯彻标准体系经历了贯彻标准启动、高层和部门访谈、现状调研诊断、体系策划、信息化业务流程梳理优化、体系文件编写审核发布、体系试运行、内审和管理评审等各个环节。以制度建设为例,方大九钢根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编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1本、相关程序文件21个。这些资料阐明了方大九钢两化融合的方针和目标,既是两化融合贯彻标准的行动指南,也是履行两化融合管理的证据和第三方认证依据,为推进两化融合提供了制度支撑。
  两化融合体系的有效运行,助推了方大九钢信息化、自动化工作的不断推进,促进该公司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带动了各层面信息化的发展,成为其实现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自两化融合贯彻标准工作开展以来,该公司成功通过工信部监督审核,并先后荣获“江西省两化融合示范项目”“江西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称号。
  融合加速 全面提质增效
  借助两化融合这一引擎,方大九钢推动融合加速,带动工作方式改变和信息化建设观念创新,助推企业发展全面提质增效。远程集中计量系统就是该公司实现两化融合的典型。
  远程集中计量系统由方大九钢独立开发,通过远程视频、远程控制、数据集中等措施,将方大集团及下属子公司的计量点数据统一上传到一个平台,对所有称重系统和计量信息进行集中管理,自动生成计量报表和结算报表。操作人员通过PC终端就可以轻松、快速、高效掌握计量的过程和结果,实现了集团内部资源实时共享,有效推动了计量数据的精细化管理,使企业计量数据更精准、计量工作更顺畅、整体工作更高效,并可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预警预测,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帮助。
  在提升生产系统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的同时,方大九钢重新设计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用信息化程序控制替代了部分人工职能,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并与员工、部门、企业,甚至客户、供应商等紧密结合,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先后建成过程控制、远程集中控制、监控视频、数据传输、移动办公、数据分析、智能识别、财务管理等8大板块,为降低公司人力成本、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整体生产效率、促进精细化管理及工艺与技术进步打下坚实基础,助推企业朝着打造信息化、智能化钢城的目标迈进。
  科技创新 智慧钢城看得见
  4月13日,在方大九钢炼钢厂东区连铸操作室,员工小李熟练地打开MES(制造执行系统)程序,进入坯料热送系统内。鼠标轻轻点击后,当天的坯料热送及落地原因等相关数据便跃然眼前。
  “以前统计热送坯料时,需要当天统计数据,再人工做好报表,数据量大且易出错。坯料热送系统通过整合MES系统内坯料数据,实现了自动获取各项数据并生成分析报表,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小李笑着说。
  坯料热送系统是方大九钢推动科技创新的又一突破。该系统覆盖企业4座转炉、4台连铸机、1条双高线、3条棒材、1条板材生产线,用于管理从冶铸轧生产到产成品销售发运的所有相关运营业务。该系统通过强调制造过程的整体优化,帮助企业实施完整的闭环生产,建立起一体化和实时化的信息体系,实现了企业对产销一体化信息的即时动态掌握和对生产控制的数字化连接,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尤其是在中厚板上,目前方大九钢已拥有了板材精益生产能力和产销一体化管控能力。
  2019年,方大九钢在此基础上,陆续开展一项项“智造”革新,先后推进实施大数据及工业私有云平台、办公核心网络升级、中板网络及服务器升级、物资信息辅助系统开发等信息化项目,加快由传统制造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转变,全力打造现代工业控制体系。相关人员介绍,2020年,方大九钢还将持续以两化融合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市场应对能力、绿色制造能力、快速决策能力等能力,推动企业朝“智能九钢、数字九钢、绿色九钢”转型,打造工作更高效、发展更环保、作业更轻松的智慧钢城。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1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