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在前进,在蜕变,智能生产助推工业互联网腾飞!

2020-07-21 16:28:00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目标,其实早已有之。
  2017年11月,我国发布了工业互联网的顶层设计——《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今年,工业互联网被列入“新基建”,成为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抓手。
  据测算,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为2.13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47.3%,其中,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规模达1.6万亿元,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正逐步显现。而在2020年,由工业互联网发展所带动的经济价值有望进一步增多。
  从产业基础来看,我国拥有工业互联网落地的“沃土”:制造业体系完备且门类齐全、工业大数据数量多,应用场景丰富,创新氛围较好。与此同时,四通八达的互联网网络体系,更是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技企业的积极准备与热情入局,让工业互联网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具备了更多活力。根据我国中小企业需求特点,包括华为、腾讯、阿里、树根互联等在内的企业都开发了工业云平台应用。接入这些平台,中小企业只需花很少的钱,不用专业设备和维护人员,就能享受到多种产业资源和技术平台。
  眼下,工业互联网的落地方式主要包括智能生产、远程运维和个性化定制。在系统庞大的工业领域,智能生产正体现在电子元件、移动终端、微型电路、控制设备等领域。拿机床来说,实现机床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数控机床是典型的“工业母机”,从螺丝钉到卫星、火箭的制造,都离不开数控机床。为了实现机床制造的智能化,除了引入新型材料外,业内人士已经开始探索应用3D打印、立体多维扫描等技术。有分析人士认为,今后机床创新主攻方向应该是机床技术和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从“数字化+机床”到“互联网+机床”,再到新一代“人工智能+机床”的智能化演变。
  如果工厂原有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应用在小批量订单上,成本就会大大增加,效率也会大幅降低。而满足小规模、多样化、周期可控"的柔性化生产,则很符合当前工厂所需的生产模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柔性生产不仅是设备技术上的智能化,也表现在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满足上。毋庸置疑,今后在柔性生产、自动化生产都会成为智能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新一代技术在智能生产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体现和凸显。其中,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传统制造业升级带来了无限可能和全新动力。这些新技术和传统制造业的专业技术融合应用后,将催生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并成为新一代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
  人工智能在应用于汽车生产线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当输送线把汽车发动机输送到需要装配的工位时,控制系统会通过RFID自动识别当前发动机的机型码。识别出来车型后,工业机器人就会到相应车型的物料区去检测物料,控制系统通过视觉系统判断此物料的摆放方向是否正确,从而进行修正,真是既快捷又高效。
  2020年,让我们期待工业互联网劈波斩浪、乘风远航,实现新的跃升!

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网站实习1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