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三彩
近日,在“2020全国钢管生产技术交流会暨油井管品种开发·智能制造高端论坛”召开期间,《中国冶金报》记者与参会代表一同参观了凤宝管业生产现场,注意到厂内有一些机器人正在配合生产作业。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来临,对钢铁工业等传统制造业而言,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那么,凤宝特钢这样的特钢企业的智能化进展如何呢?是否存在一些发展的阻碍或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冶金报》记者于11月6日对凤宝特钢信息处处长薛玉峰进行了采访。
薛玉峰介绍,凤宝特钢从2009年开始进行ERP(企业资源计划)应用,2015年上了大宗物料无人称重系统,2016年上了OA(办公自动化)和网上采购系统,2019年进行了U8ERP单组织版向集团多组织版U9的升级,同时新上了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和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截至目前,凤宝特钢相关投入达7000余万元。
“凤宝特钢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主要围绕生产管控、供应链、设备、能源、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进行规划,通过对设备和业务的数字化、自动化、集成化、可视化、模型化建设,在优化协同、预测预警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他说。
谈到钢铁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应用的价值和意义,薛玉峰认为:“信息化、智能化不仅可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还能持续改善产品品质,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生产过程透明化,最终将助力实现精益生产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凤宝特钢实现了日常管理审批、报表数据分析查看业务用OA,生产管理用MES,消除了业务人员需用多个信息化系统的弊端,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前,行业内已经涌现出了宝武这样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但也有较大一部分企业尚未启动智能化建设或步伐缓慢。针对这一现状,薛玉峰认为:“影响企业智能化建设的原因:一是思想观念,二是资金。”他举例道,凤宝特钢就打破了ERP的审批业务要在ERP上审批的传统观念,通过将ERP和OA、大宗物料无人称重系统、MES、PLM进行整合,OA实现了以数量结算物资的采购申请审批、定价、合同、到货、结算一体化管理,以重量结算的物料在大宗物料无人称重系统进行全流程自动质检、运费结算、货款结算等。
不过,他坦言,作为优特钢企业,凤宝特钢也存在由于钢种种类多,订单批量小,实现智能化的生产组织和生产调度难度更大的问题。但他认为,数字化和智能化系统可轻松解决这类问题,通过排产优化,可将同类的小订单自动按交期进行优化合并排产。
“凤宝特钢不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公司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今年又提出数字化工程建设,力求实现智能化建设和公司竞争力的相互促进。”薛玉峰说。
《中国冶金报》(2020年11月17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