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前景广阔 任重道远

我国亟待打造数智化钢铁物流体系

2021-02-02 08:57:00

  本报记者 包斯文
  “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预计超过10亿吨,需要将近50亿吨的钢铁物流运输量支撑,可见钢铁物流行业对钢铁工业的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多么重要。”1月9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新创在第十一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上表示,我国钢铁物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其前景十分广阔,但任重而道远。
  第十一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的主题是“重构产业新格局,数字链通新经济”。打造智能、安全、高效、顺畅的钢铁物流体系,实现钢铁物流的数字化、智能化成为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的一个重要话题。
  钢铁物流体系建设是钢铁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指出,在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供应链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更加突出了供应链稳定、高效和安全的重要性,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应用,为提高钢铁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现代化水平创造了条件。
  我国钢铁物流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
  我国物流规模十分巨大,2019年我国货物运输总量达534.1亿吨,货物周转量达19.93万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运输量占比达77.91%,水路货物周转量占比达52.17%,而钢铁物流量占1/10左右,钢铁物流是全球最多、最长、最全的物流链、供应链。
  钢铁物流所承载的有大宗原材料采购运输,也有钢材产成品运输。钢铁行业物流运输方式主要包括海运、航运、铁路和公路运输。钢铁物流总量大、方式多,在通常情况下,每生产1吨钢,需要3倍的原材料物资保障与消耗。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钢铁物流的现代化水平不高,效率相对低下,功能不够完善,不能完全适应钢铁生产和钢材贸易发展的需要;国内物流企业在规模、效益、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外物流企业相比,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何黎明看来,钢铁产业链、供应链要实现全产业链升级,必须坚持创新,从规模驱动转变为效率驱动,在理论、技术、供应链组织模式等方面不断地创新,以创新驱动钢铁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构建钢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是钢铁产业链、物流链、供应链创新发展的最好时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并明确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列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为我国下一步供应链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会代表认为,“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新要求,是对供应链发展提出更清晰、更全面的要求,不仅要求全产业链的提升,而且要求各个行业都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同时,要从微观的供应链能力建设、中观的供应链区域协同和产业协同,到宏观的国际供应链安全合作都有所涉及和论述。“十四五”规划从效率、技术、安全等各个方面对供应链发展进行了路径规划,国家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为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钢铁物流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如何加快钢铁物流数智化发展?
  如何加快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钢铁物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对此,何黎明提出了6点建议:
  一是要抓住钢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传统供应链的大规模中断,但也创造了大量非接触的应用场景,这会加快供应链的数字化进程,数字供应链将成为今后重要的经济驱动力。一方面,数据是后疫情时代重要的生产资料,数字供应链将产生源源不断的数据资源,为陷入停滞的全球经济提供重要的经济增量;另一方面,后疫情时代,全球市场将贸易壁垒和地缘政治因素分割为需求各异的区域性市场,数字供应链结合智能制造,将实现大规模定制化制造,有效解决全球市场碎片化的挑战,提升供应链的效率。数字化是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最重要的保证和重要的特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钢铁产业的数字化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距离“十四五”规划要求的高端化和智能化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意味着钢铁产业的数字化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二是要注重提高供应链的弹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证明了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对企业来说,越重视供应链安全,受疫情的冲击越小,恢复的速度越快。因此,钢铁企业和物流企业必须重新定义供应链效率。效率不仅仅意味着更低的成本,也必须包括足够的供应链弹性。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是汽车、机械、军工、航天等一系列大国重器产业的基础,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钢铁产业,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所以要高度重视钢铁产业的供应链弹性。
  三是要重视上下游生态建设。供应链生态是产业链的护城河,供应链生态体系提供了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业务和高效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供应链金融、物流和公共服务是钢铁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的保障,要加快钢铁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的业务纽带,打破各个节点间的数据壁垒,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全流程、高效协同和降本增效提质,才能依托供应链生态全方位构建钢铁产业的竞争力。
  四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视钢铁产业绿色化。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气候峰会上提出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和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发展需求是一致的,钢铁产业也要通过提升绿色化、数字化、智慧化、标准化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要抓住扩大开放中的新机遇。协同是供应链的本质,只有通过协同的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供应链的潜力和韧性,要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高效和安全,必须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企业间产业链和区域间的合作。近期,我国推动建立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不仅展现了我国坚持多边合作和自由贸易的立场,也是钢铁产业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的重大历史机遇,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在国际竞争中加快提升现代化水平,深化区域间供应链的安全合作。
  六是要坚持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坚持创新,坚持创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能力是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和驱动力。首先,创新是供应链安全的保障,建立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供应链,离不开技术的创新,缺乏创新能力的供应链,也许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快速发展,但会隐藏着很大的风险,终有一天会受制于人。其次,创新是数字供应链的基础,数字化技术和数字供应链发展模式都需要通过创新来实现。
  业内人士就我国钢铁物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出了建议。他们认为,钢铁企业要增强建立现代产业供应链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加大与上游企业的合作力度,采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化、智能化、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金融服务,打通上游各个环节,尽量缩短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建立与上游厂商和下游用户的直接合作关系和可持续的战略合作关系,促进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供应链体系。
  钢铁企业应加快运用5G技术,建设更加稳定的信息化供应链。通过应用5G技术,可构建钢铁企业全流程可视化信息系统,实时、实地、实况展示供应链的全流程动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预警,也可对供应链的合作伙伴进行各方面评价,不断形成更加稳定的供应链。
  物流数智化是打通钢铁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
  我国钢铁物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打通钢铁产业链上下游工作的重点。
  中国铁建股份集采中心常务副主任魏广铭指出,产业链上下游要协同融合,价值共享,共同打造一个有效率、有温度、有价值的安全钢铁供应链。
  中铁物资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铁路工程物流服务商和全国第二大的铁路物资提供商,年采购钢材3000万吨、水泥8000万吨以上。2018年6月5日,中国铁建物资采购网正式运营,是互联网综合管理和信息利用平台。该平台从项目立项、投标邀请、答疑澄清、文件编制、开标评标、公示定标等贯穿全流程线上电子采购。
  中铁物资集团通过网站+平台,提供管理+交易全流程在线服务,取得4大成效:一是基本实现了工程项目需求计划的集中管理;二是对供应商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三是规范了采购行为,扩大了集采规模,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四是通过设置专业的采购机构,配备专职的采购人员,可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减轻采购人员工作强度。
  近3年来,中铁集团物资集中采购中心组织实施采购2461次,金额达到2356亿元,其中钢材及制品3983万吨、水泥9033万吨,节约资金42亿元。该采购中心在集中采购和直接供应上,创新了一种模式:源头采购+共同选商+一体化服务。
  上海卓钢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CEO潘富杰指出,钢铁流通端长期存在着交易环节多、成本高、贸易信息不透明、信用风险高等痛点,直接阻碍了钢铁电商的兴起和发展。作为产业互联网平台,卓钢链在2021年将以合作共建、提升数字化运营服务管理为目标,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创新技术优势,持续加大对钢铁产业专业化、定制化服务能力的投入。为此,卓钢链推行“卓+”合伙人计划,通过合资或合作的方式,深耕钢铁产业消费终端市场,每个细分领域仅选择一位合伙主体,实现优势互补、收益共享。卓钢链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智慧仓储、网络货运等服务项目,可以为央企、国企、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基建、市政、重点民生工程、装备制造业等业务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解决方案,推动上下游产业链互联互通,促进钢铁流通转型升级。
  同样,钢铁企业在不断探索和创新钢铁物流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模式。有的钢铁企业与科技企业联手,以创新为动力,发挥五位一体的智能化体系优势,聚集行业优秀资源,提出“两点一线,智慧钢铁物流”的创新理念,用科技赋能新型智慧钢厂建设,为企业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力。2020年12月27日,全球首套“智慧铁水运输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数十年的传统铁水运输模式被彻底颠覆。该项目是钢铁企业全面推进智慧物流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钢铁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也将成为钢铁园区物流智慧化升级的标杆工程。
  未来,人工智能将与钢铁制造中的更多场景融合,打造拥有先进技术内核、契合行业应用痛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高成长性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赋能钢铁高质量发展。
  无疑,我国钢铁物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前景十分美好。人们深信,钢铁产业链结合平台优势,致力于通过“互联网+物流”,改变传统钢铁物流行业粗放且分散的经营模式。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探索,推动物流行业转型升级,带给客户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加深与合作伙伴的深度融合,组建协同网络,必将打造出“绿色、智能、高效、安全、精准、共赢”的钢铁供应链生态体系。
  《中国冶金报》(2021年2月2日 04版四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