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攀钢西昌钢钒:“钢铁大脑”上云 数智化转型迈新步

2021-07-27 08:34:00

  本报记者 孟祥林 通讯员 高飞 葛小波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企业上云典型案例名单,鞍钢集团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西昌钢钒)信息系统上云实践项目名列其中。这是攀钢西昌钢钒与阿里工业云合作开拓冶金行业云端应用服务新领域取得的新成效,标志着攀钢西昌钢钒私有办公云平台、生产云平台和“钢铁大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功且整体部署在阿里共有云上,有力地提升了攀钢西昌钢钒数智化服务水平,为攀钢构建数智生产营销体系和加快“智慧攀钢”建设做出贡献。
  覆盖全流程 打响上“云”攻坚战
  “攀钢西昌钢钒在没调整信息化应用部署模式、系统应用没上‘云’前,每天信息化系统的电文丢失及错误等故障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生产及管理业务的开展。同时,运维人员疲于处理此类低级错误,运维效率不高,也浪费了人力资源。”攀钢西昌钢钒副总经理周敏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攀钢西昌钢钒投产至今,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积累了海量数据,同时,设备故障、系统运维成本等风险也给攀钢西昌钢钒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带来诸多挑战。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成熟,攀钢西昌钢钒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通过建立一个面向生产制造、管理和服务的工业大数据平台,提升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攀钢西昌钢钒信息系统上云实践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此而生,并按照“两步走”的思路,制订了详细的迁移实施方案、系统测试及风险评估等5个方案。该项目是“智慧攀钢”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面向铁、钢、钒复杂的生产工序,热轧、冷轧、板材数百个产品,覆盖从生产环节到客户端全流程,是该公司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响应效率和生产效率,充分满足攀钢数智化营销业务的必然需求。
  由于该项目体系庞大、涉及面广、技术要求极高,攀钢西昌钢钒将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组织精兵强将,把项目细化到各专业团队,提早规划、全面布局、重点突破,确保各节点按计划高效推进,打响了大规模的目标攻坚战。
  借力“钢铁大脑” 消除数据孤岛
  为保障该项目稳步推进,攀钢西昌钢钒与攀钢旗下的西部物联、阿里云等参建各方密切配合、高效协同,开展了多次现场交流和技术研讨,召开了业务专题会议96场,超过768人次参会,其中主要流程7项、功能点48个、报表17张。在系统设计阶段,团队完成设计内容48项、设计文档14册。
  攀钢西昌钢钒采用虚拟PC集群技术,搭建公司私有云平台系统迁移上“云”,给生产云和办公云各配1台大容量服务器用于数据备份和运行应用服务器,利用商务智能组和专业管理组上的存储剩余资源,结合迁移进度切换到新购存储资源。
  攀钢西昌钢钒在“钢铁大脑”的基础生产数据平台上,利用2台千兆交换机连接业务数据,2台万兆交换机连接云内通道、云管理、备份数据;通过专用网络实现碎片化数据云存储,在云端进行数据打通,关联打通原材料、设备、检验等各个环节数据,消除数据孤岛,搭建数据中台,为后续工艺优化提供数据基础。
  攀钢西昌钢钒借助阿里工业云平台的云计算处理能力和先进的算法模型,通过建立专家模型+大数据机器深度学习模型,对炼铁、炼钢、板材等5大工序的传统模型进行重新构筑,实现了工艺参数的实时推优、生产信息的实时展示等智能服务。同时,借助阿里云的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实现表检智能分级判定;在板材厂连退机组生产过程中,改变了过去依靠表检仪+人工定性质量判定的模式,创新提出了模型自动量化判定的模式。2019年,攀钢西昌钢钒完成各系统应用服务迁移上“云”。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实现高精准低风险
  在搭建私有办公云和生产云平台工作中,攀钢西昌钢钒把OA(办公自动化)协同办公系统、智慧工会等应用系统,从物理服务器迁移部署至该公司私有办公云平台,把MES系统(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设备功能精度管理系统、智慧装备管理系统等应用及数据库服务,迁移部署至该公司私有生产云平台。
  在业务创新应用方面,攀钢西昌钢钒通过建设炼钢物料优化和冷轧智能表检判定2个“钢铁大脑”项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把所有的应用成果整体部署在阿里共有云上。
  “2018年底,我们调整思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率先利用原有的X86服务器搭建了公司的私有云基础平台,并陆续完成存量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工作。目前,最明显的收获就是电文故障几乎没有了、服务器资源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运维更便捷简单、故障时间显著降低。”周敏说。
  攀钢西昌钢钒充分利用云平台的高精准可靠性,通过整合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办公系统、业务管理系统资源,实时动态管理分配资源,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彻底消除和避免信息系统之间因时差造成的电文丢失等故障。2020年12月,攀钢西昌钢钒完成数据库服务器迁移上私有云平台,有效地降低了系统运行风险、运维成本。
  《中国冶金报》(2021年7月27日 04版四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