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科技引领 智慧赋能 武钢资源加速驰骋新赛道

2021-11-17 11:16:00

  近日,宝钢资源武钢资源技术中心通过2021年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成为湖北省内矿产资源类唯一入选企业。该认证的取得,是近年来武钢资源坚持科技引领、大力推进智慧矿山建设、实现从传统资源型企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变的缩影。该公司正加速驰骋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
  思想之变引领“赛道”之变
  如何适应新业态、实现高质量发展?2019年,宝钢资源专业化整合融合武钢资源,武钢资源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模式的新思考。
  武钢资源依托中国宝武“绿色发展、智慧制造”发展理念,在宝钢资源打造“世界一流的矿产资源供应商”愿景引领下,积极探索践行“三高两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先后多次召开管理研修会、对标找差推进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就发展目标、规划、路径等进行充分研讨,确立了主动担当、拥抱变革,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做大做强做优,争当中国宝武大原料体系排头兵的发展路线。
  为抢跑高科技企业“新赛道”,武钢资源成立了技术中心,在原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以自主创新为主、产学研合作为辅,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研发与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开展员工技能培训与一系列科研攻关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近三年来,该公司累计实施了100余项重点科研攻关,拥有76项国家专利,363名由博士、硕士领衔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成为业内知识产权建设示范企业。露天和井下开采、多金属伴生矿选别、多矿种配矿造球技术等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其中,“破碎机分料头和钢丝绳绳套锁紧连接装置”等专利获评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金属矿山井下有轨运输系统与无人驾驶安全检测技术研究”成功解决了行业内多个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获评冶金矿山科学技术奖、中国宝武重大创新技术成果奖,年创效达1500万元。
  技术之变催生生产模式之变
  今年6月10日,在宝钢资源智慧矿山建设现场会上,“一键智能造球系统”和“一键溜破提升系统”实现了远程一键无人启动,指尖轻点间,决胜于千里之外,让与会者感受到了科技感十足的智慧矿山。这些智慧制造技术的前沿应用,正不断颠覆着人们对传统矿山的认知。
  找准“赛道”,加速前进!武钢资源将打造智慧矿山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坚持“One Mine”理念,以“安全、绿色、智慧、高效”为目标,积极构建绿色、智慧矿山体系,加速推进传统矿山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聚焦“四个一律”,围绕“1 N”智慧矿山体系,创办智慧制造实验室。武钢资源大力推进“采矿技术数字化、采矿装备智能化、选矿装备智能化、加工装备智能化、公辅设备智能化、装备故障诊断智能化、安全管控智慧化、管控中心及运营管理智慧化”八大建设模块,实现智能化、可视化、全流程统一协调组织生产。利用机器人、工业视觉、AI智能等技术对产线进行改造升级,自主研发建成井下无人驾驶电机车系统、溜破无人化系统等10余个无人化项目。其中,新选厂实现了全流程智能控制,人均产能提升70%,产品质量提高5%;井下无人驾驶电机车技术,有效提升井下运输生产效率45%;无人化智能造球系统应用实施后,生球合格率从70%提升至90%。
  “乘数效应”推动“强企蝶变”
  奋进“十四五”,武钢资源紧盯“行业技术领军”目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智慧制造机遇,通过推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激发智慧矿山建设的“乘数效应”,不断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致力于打造智慧矿山引领者。
  变管控模式。武钢资源秉持“专业集中管理、工序高效协同”理念,紧抓矿山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机遇,正全面推进以矿山为单元的管控中心建设,打造由集中管控类系统、运营管理类系统共同构成的智能矿山信息系统集群,实现矿山全工序生产操作、管理、运维的一体化协同,做到生产经营智慧化、生产管控智能化。
  强技术引领。积极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搭建企业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开展协同创新,推进实施全过程技术创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2020年,武钢资源乌龙泉矿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构建“两化”(专业化、年轻化)“三智”(智慧型直管人员、智库型专家、智造型技师)“四库”(管理英才库、技术专家库、技能人才库、海外人才库)人才队伍,大力培养高技能运维人才,通过人才的“引、育、留、用”,营造依托科技人才推动产业升级的热烈氛围。
  建标杆企业。未来3-5年,武钢资源将锚定“千百十”目标,努力建成集“地质资源的数字化管理,面向业务驱动的智能化生产管控,全流程少人、无人化生产,集成化本质安全管理,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智能决策”于一体的智慧矿山,打造本质安全、资源集约、绿色高效的智慧制造标杆企业。

来源:中国宝武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