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智慧技术让钢企环保“耳聪目明”

2022-06-14 08:19:00

  本报记者 樊三彩 通讯员 邹汉平
  5月26日,生态环境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立足支撑管理和提升能力,加强科技攻关,推进新技术、新装备在监测领域的应用。“通过新技术为监测赋能,让监测的眼睛越来越明亮,耳朵越来越灵敏,大脑越来越智慧,更好地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表示。
  近年来,在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新技术、新装备在钢铁企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仅加强了对生产全流程污染物和碳排放的现代化监测,而且延伸到了对监测数据的应用与管理,形成智能制造与绿色低碳发展相辅相成之势,智慧化设备、技术对环保的促进作用正日益加强。
  《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陕钢正着力打造包括智慧环保在内的十大重点领域数字化系统,实施了环保管控智能化改造,建成了有组织集控、无组织“管控治一体化”平台等。陕钢龙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覆盖生产全过程的23套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均与国家污染源监控平台联网,能够对公司的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有效监督。“我们公司还实现了无组织排放的‘有组织化’集中管控,对厂区内的道路扬尘、大气组分、噪声、风向、温湿度等都能够进行实时监测。”该负责人说道。
  宝钢股份武钢有限则全面启动“智慧制造2022-2027”专项规划,建成了集高新技术应用为一体的智慧能环(智慧能源、智慧生态环保)管理体系。该公司结合现场已有环保技术管控平台、监测监视设施,在废气排放管理、废水综合管理、固废利用/处置管理以及综合环保管理等领域推进智慧制造,先后在码头运输、原料场C3料场、烧结分厂新二烧等14个厂内区域系统安装配套了TSP(总悬浮颗粒物)、空气微站和视频监控装置等硬件设施,对空气质量进行24小时监控;在8个雨水排口区域布设了视频摄像装备,实现对水体外排的24小时监控;以航拍3D地图为载体对厂区整体情况进行大屏幕监控,使各分厂生产设施、治理设施、监控监测设施和环境治理监测设备在地图上显示。“任何部位出现滥排、冒烟、空气质量重度污染情况均会直接在监视屏上显示,并将相关数据传送到公司领导和相关责任单位一把手手机上,为采取相关措施赢得时间。”武钢有限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清洁运输方面,荣程集团依托荣程智运平台实现低碳运输。荣程智运充分发挥北斗导航、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特点,依托该公司全球最大商用车车联网650万辆重卡动静态数据、历史行车轨迹等数据,实现物流产品可追溯、在线调度管理等。
  《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到,该平台借助一系列高端智能技术,实现会员注册、运单管理、在途监控、监管上报等业务管理功能全流程可视化、智能化。比如,运输跟踪依托了北斗导航技术支持,会员注册引入人脸识别校验系统和证照拍照功能,运费核算、数据上报等都实现了自动化。
  依托该平台,荣程集团“公转铁”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2年5月,荣程集团天津荣钢铁矿石、煤炭和焦炭铁运比例合计为60.66%,环比提高17.11个百分点;2022年1月~5月份,铁矿石、煤炭和焦炭累计铁运比例为59.48%,较2022年1月~4月份累计提高0.3个百分点。”荣程集团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冶金报》记者透露。同时,该平台还通过统一调度氢能源车辆,实现了碳减排。截至6月4日早8点,荣程加氢站项目10辆氢能源车辆累计加氢3279次,累计运输量达12.69万吨,累计行驶里程为44.55万公里,累计实现二氧化碳减排410.07吨。
  目前,荣程集团还在继续推进“5G+智慧管控中心”建设、构建低碳发展评价体系和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管理降碳。待这一中心真正发挥作用,智能化对荣程集团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愈加显著。
  实现实时监测后,数据的存储利用也离不开技术的“背书”,智能化对环保的“作用链”进一步延伸。武钢有限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武钢有限统筹规划了智慧生态环保范围内的生产设施、治理设施、监测监控设施及相关联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可视化及应用功能,结合大屏、PC端及App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全公司智慧生态环保的智慧化管控。“管控系统具有1年以上数据的存储能力,保证无组织集中管控系统视频数据具有较长的可溯性,为后续问题追责提供可靠的依据。”该负责人表示。
  中天钢铁信息工程部数据中心智慧云计算平台工程师也表示,通过智慧云计算技术,云计算平台不仅能够及时捕捉到所有异常情况,而且在保障数据安全、应用服务快速响应方面也十分“靠谱”,同时,数据服务输出稳定性在自适应学习引擎的助力下不断提高。目前,中天钢铁正在着力打造行业标杆级智慧云计算中心,该中心投用后,将为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业内人士表示,新技术、新设备在钢铁企业的引入、使用,最直接的作用是提升生产效率,助推企业智能化变革,但其对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将AI(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科技融合到环境监测和治理中,为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了更灵敏的触角、更有效的监督以及更优质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双碳”形势下,这一作用将更加明显。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高效轧制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文仲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强调,钢铁企业的环保工作主要是依靠建设一批环保设备,釆用一批环保技术。智慧化、智能化的作用,是使上述环保设备和环保技术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升企业的环保水平,并不能代替环保设备及技术。
  新闻链接——
  生态环境部:今年已在13省份开展智慧监测试点工作
  本报讯(记者樊三彩)近日,《中国冶金报》记者在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智慧监测试点工作,在全国优选13个基础条件较好、具备区域特色、参与意愿较强的省份,按照“国家统一架构、地方负责建设”的工作思路,深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在监测领域的应用,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灵活感知、提前预警、综合研判、智慧决策的能力,力争早日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智慧监测应用和成果。
  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强调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
  生态环境部表示,近年来,新技术、新装备与监测业务得到了有效融合。比如在自动在线监测领域,空气和水质主要指标自动在线监测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并得到了规模化应用,颗粒物组分、挥发性有机物组分、温室气体、水质重金属等在线监测的应用场景也逐渐增多。在实验室分析领域,高分辨、高通量、非靶向等设备已广泛用于实验室样品分析,AI识别、eDNA(环境DNA)测序逐步应用于水生态监测。在应急监测领域,无人机/无人船、飞行时间质谱走航等技术也得到充分运用。在卫星遥感监测领域,利用遥感遥测新技术,实现了对生态环境高精度、全方位、短周期的监测。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加大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小型化监测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力度,加强卫星遥感遥测、便携式现场快速监测、全自动实验室等设备技术验证,促进监测技术与业务的革命性创新,实现更科学、更精准、更全面、更快速的监测。”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表示。
  《中国冶金报》(2022年06月14日 03版三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