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张宣科技智能锻造场景。
本报通讯员 王杨
4月2日,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特种材料生产线锻造区域,全自动锻造机高效运转,技术人员苏爱民正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对道次尺寸、系统油温、压力检测等参数进行核对。
这是新投入使用的AI(人工智能)系统,即人机交互大模型,拥有准确的逻辑算法功能,可按照锻造加工要求传送检测数据并调整控制参数,直至材料完成全过程锻造成型。
“启动!”随着夹钳自动旋转至指定位置,锻造液压机缓缓向下挤压,锻件表面附着的轻浮物料纷纷下落……操作人员站在人机交互界面前,一边观察着锻件的形变,一边对锻造参数进行智慧巡检。
“现在连锻件存在的毫米级偏差都瞒不过系统,哪个部位形变量不足,一目了然。”技术人员介绍,传统的锻造,一般锚定若干个点位锤击,很难做到全覆盖、均匀。现在有了智能化系统,不仅精度准确,还耗时短,哪怕是几牛的应力,都逃不过它的“心灵感应”。
与传统锻造加工相比,融入了AI系统的锻造加工,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而且加工过程中的指标变化可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快速反馈至该系统并报警提示,便于接下来对参数进行调整。
液压机横空飞,传感器地下钻,产线职工集体变身“数据指挥官”。站在人机交互界面前,多个设备零部件图片符号闪烁变化,让笔者感受到满满的“科技范儿”。
“这是电磁阀、比例阀的输出情况,这是实际反馈信号……”技术人员逐一介绍,各个设备动作的连锁程序就像生产现场的“侦察兵”,可以不间断地采集数据,给设备的实际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只需一个人就能搞定产品加工锻造。这是怎么办到的?“‘云’操作,线上管,智慧生产已成为好帮手。”技术人员指着人机交互界面说道,“你看,上位机发出指令,一键启动,产品就可以按照预定形状精准加工。”
“‘智能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人力解放、质量提升。”张宣科技智能化攻关小组专家介绍,该智能系统可在动态加工过程中实时监测产品指标变化,并提供智能化诊断报告,很好地解决锻造速度、锻造精度与压力冲击之间的矛盾,为生产制造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务,成为产线技术人员的“趁手兵器”。
“这个智能化系统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坐诊医生’,为技术人员和操作工提供全天候‘问诊’服务,及时解决全工序链锻件加工锻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决了生产管理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产线负责人介绍。
过去的经验变成了如今的算法,工具也换成了操作屏。这个春天,产线职工“面朝屏幕、背靠数据”,从“会操作”朝着“‘慧’操作”加速转变。
《中国冶金报》(2025年04月15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