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崔砝铭
大家好,我是人工智能代表“小AI”。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我们家族也在各个领域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近年来,首钢集团坚持把技术创新摆在企业发展最优先的位置,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上精准施策,努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传统矿山企业的首钢矿业,在推动技术创新成为第一竞争力上不断发力,在光伏发电、电动宽体矿车无人驾驶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工智能已经根植矿山生产经营的每一个角落。
给皮带戴上“智能手环”
提起物料传输的皮带机,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想到的都是长长的通廊内,满载物料的皮带运行着,职工从远处走来,一边检查物料,一边检查皮带各部轴承、托辊的画面。
然而在首钢矿业,我的看法被彻底扭转了。他们通过开展皮带温度、振动实时监测改造,成功给皮带戴上了“智能手环”,让动态监测更加高效、科学。
该公司裴庄建材产线12号皮带承担着产线关键的输送任务,以往人工定期巡检难以及时掌握电机、减速机、滚筒等关键部件的温度与振动状况,影响产线高效运行。
借鉴智能手环实时监测人体血压、心跳等指标的方式,首钢矿山人在皮带现场安装了温振一体变送器,通过通讯连接,开发上下位软件,实现皮带系统温度、振动数值实时监测;同时,增设预警功能,当运行参数超安全值时系统立即报警,便于集控人员迅速响应,设备管控向预知维修、定向维修迈进。
给视频监控装上“火眼金睛”
谈到视频监控,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职工坐在电脑旁,盯着被分割成大大小小若干个视频画面的屏幕,现场环境全靠人工在线监测,效率低、操作不方便。
这不,首钢矿山人就请我们家族成员“出山”了,通过给产线加装异物识别软件,给现场增添了“火眼金睛”。
首钢矿业二马建材产线异物检测主要依赖集控工盯控,不仅效率低,还容易误判。通过在棒条筛上方位置安装智能异物识别装置,同步在主控室电脑安装异物识别软件,首钢矿业就这样让我们家族成员“上班”了。
此装置基于先进的AI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对大量的图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现场应用后,可通过高速智能相机快速识别扫描,进而判断棒条筛上方物料形状,将异常形状物料识别出来,并通过智能分析系统发出预警信息,提醒集控岗位及时采取措施处置,降低故障发生概率、有效保证产线运行时间。
让现场设备“自己说话”
如果放在以前,我跟你说设备会说话,你肯定不相信,但是在首钢矿业,这还真的成为了现实。
在终端站“黑灯工厂”建设中,首钢矿山人以“现场零操作、设备零点检、工艺零巡视、运行零干预”为目标引领,运用创新钥匙,解锁智能密码,通过AI赋能打开智能矿山建设新窗口。
目前,该公司终端站区域49台设备的190个点检部位,188个都装上了“智能听诊器”,通过在线监测系统,24小时“把脉”设备运行状态。搅拌器振动、浓密机温度等关键参数实时上传系统,对异常数据自动诊断、自动预警,打破“人工巡检看仪表”的固有模式,实现设备从“被动等待检修”向“主动报告健康”转变,让维护人员成功转型为“数据分析师”。
让生产流程“自动换挡”
生产流程像开车一样能“自动换挡”。你没听错,在首钢矿业,这真的实现了。
首钢矿业水厂铁矿K破碎区域的K0及西排3米皮带设置高速与低速两挡运行。生产过程中集控岗位人员需时刻紧盯料位对皮带速度进行人工调控,不仅工作量繁重,而且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流程稳定高效运行。
首钢矿业锚定“人控”变“智控”开展攻关,开发皮带机自主调控功能并投入现场应用:当破碎机机膛料位低于设定值时,皮带自动切换至低速运行,以免物料拉空,造成后续翻卸的物料直接冲击皮带;当机膛料位高于设定值时,皮带则自动切换至高速运行。该项目实施后,大幅减少了集控岗位的工作量,有效提升了皮带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水平。
怎么样,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惊讶于矿山的变化?像这样的例子,在首钢矿业还有很多:物联网实时监控、“DeepSeek+”融合创新应用大赛……人工智能浪潮已经席卷矿山,我要积极投身发展大局,让人工智能成为矿山高质量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的新底色。
我是AI,我请命“出战”!
《中国冶金报》(2025年05月14日 06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