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三彩
没有数字产品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DPP)?不好意思,欧盟市场将向你“关上大门”。对产品出口欧盟的钢铁企业而言,2026年起,DPP将成为碳关税外,企业必须面对的数字化壁垒。2025年7月18日,钢铁行业产品数字护照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发布,标志着我国钢铁产业链正式迈入全生命周期数据透明化、可追溯化管理的新阶段。
何为DPP?
简而言之,DPP是一份综合详细的数字化记录,实现对产品碳足迹、材料成分、回收利用等环节全链条追踪和信息共享,其核心目标是减少浪费,提升资源利用率,应对气候变化。DPP是《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和《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指令》(Ecodesign Directive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的一部分,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行业透明化。
“DPP是欧盟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数字化监管的创新举措,标志着监管重心从传统质量安全向绿色可持续管理转变。DPP通过唯一身份标识(如基于ISO/IEC 15459标准的MA标识编码)和数据载体建立产品数字身份,为政府监管、企业合规和消费者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构建起产品可持续性管理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解读道。
2024年7月18日,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ESPR)正式生效,覆盖欧盟市场超90%的实体商品,(仅食品、饲料和药品等少数类别豁免),强制要求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必须搭载数字产品护照,并将于2030年全面实施。2025年4月16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并采纳《2025-2030年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和能源标签工作计划》,钢铁、铝材、纺织品(服装与鞋类)、家具、轮胎、化学品及电子产品被列为优先管控对象。
“短期而言,钢铁企业将面临合规压力,欧盟准入市场门槛提高,可能形成‘绿色贸易壁垒’,未能及时适应DPP要求的钢铁企业可能面临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长期来看,为了符合DPP的要求,钢企可能需要投资于更环保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同时推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助力企业重塑新的竞争格局。”张龙强认为。
需要哪些关键技术支撑?
采用DPP是一项重大举措,急需可靠数据。而为了保证数据可靠,企业必须解决一系列技术和运营难题。在张龙强看来,钢铁行业在推进DPP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应用先进技术和制定合理的策略,实现透明化与数据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钢铁DPP的实现需依托以下关键技术支撑,这些技术共同构建了数据采集、存储、验证与交互的完整体系。”张龙强表示。
一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通过分配唯一标识符(如MA标识码),为钢铁产品生成全球唯一的“数字身份证”,确保“一码对应一物”。标识解析体系是DPP的底层基础设施,支撑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的精准关联与跨企业共享。如钢铁行业DPP公共服务平台依托MA-DPP通用架构,提供唯一标识分配服务,支撑DPP生成与管理。
二是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记录钢铁产品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物流运输的全链条数据(如碳足迹、质量检测报告),形成不可篡改的数据链,确保数据真实性与可追溯性。
三是分布式存储技术。高效承载海量数据,钢铁DPP需存储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如高清检测报告、物流视频),分布式存储技术可降低存储成本,提升数据访问效率。
四是跨链互操作技术。钢铁DPP需与欧盟EBSI(欧洲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等国际系统对接,跨链互操作技术实现不同区块链平台间的数据交换与验证,打破数据孤岛,推动钢铁产品DPP在全球贸易中的流通。
五是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钢铁DPP往往涉及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数据,可在不解密情况下对DPP数据进行计算,满足欧盟对数据出境的要求。构建数据信任体系,降低钢铁企业因数据泄露导致的合规风险。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并记录所有数据访问和修改行为,以便追踪和审计。
钢企如何入局?
在全球DPP政策布局方面,欧盟采取“框架法规(ESPR)+行业授权法案”的分步实施策略,计划在2030年底前陆续出台30项行业授权法案。目前,《电池与废弃电池法规》已发布,规定电池护照将于2027年2月实施;纺织品、钢铁、铝、家具等重点行业法案正在制定中。同时,欧盟将于2025年底建立DPP登记注册中心,强制要求相关经济主体登记产品信息,为市场监管和海关执法提供数据依据。
有企业表示:“推出DPP的想法很好,类似原来二级节点标识解析的升级版,特别是对钢材出口将产生影响。但由于还要涉及与国外标准对接、国内碳平台各个环节的联通等问题,并不容易。”
一定程度上,DPP和环境产品声明(EPD)有相似之处,都是用于评估和传递产品环境信息的工具,但它们在目的、覆盖范围、数据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首先,目的方面,DPP是一种数字化工具,核心目标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产品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满足监管要求,通常由多个数据载体和唯一标识符组成,支持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合规性。而EPD报告的核心目标是向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监管机构、市场参与者)提供透明、可比的环境绩效信息。其次,强制性方面,欧盟DPP将逐步成为法规要求,欧盟计划对特定行业(如电池、纺织品、钢铁)强制要求DPP,EPD目前以自愿为主(除非采购方要求)。此外,DPP强调实时数据,而EPD是静态报告。
那么,钢铁企业当如何积极入局?钢铁行业产品数字护照服务平台便是钢铁行业迈出的重要一步。张龙强表示:“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将以该平台发布为起点,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与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开展钢铁行业DPP国际互认试点,建立区域性互信协作机制,推动我国钢铁DPP在国际市场的应用。同时,为企业提供清晰的政策指引,确保钢铁行业在统一的框架下推进DPP的实施,提前布局,规避贸易风险。”
他建议,钢铁企业可积极参与钢铁行业DPP及国际DPP相关标准规范制定;开展DPP应用试点,探索适合钢铁行业的数字护照实施模式和应用场景,不断完善数字护照的实施技术和管理机制,为全行业的推广提供借鉴。“除了满足欧盟法规要求外,钢铁企业还可积极探索DPP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场景,如产品质量追溯、供应链管理、碳足迹核算、环境影响评估等,充分发挥DPP的价值,提升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他说。
《中国冶金报》(2025年07月22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