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孟祥林 通讯员胡毅 王文锋)9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遗产核查组深入鞍钢攀钢,就攀钢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群开展现场核查工作。核查组初步认定,攀钢1号高炉、朱家包包铁矿(狮子山大爆破遗址)、渡口造船厂船坞及码头等为攀钢工业文化遗产核心物项。以上核心物项均为1965年~1975年期间攀钢工业厂房、设备设施等,是中国三线建设及钢铁工业建设发展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方一兵,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政策规划部副主任程楠、综合部干部王斌,《中国工业报》资深记者郑春蕾到攀钢开展现场核查工作。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领导一同核查。
据介绍,前期,攀钢向工信部申报了“攀钢1号高炉”等攀钢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今年7月份,工信部组织专家进行了初审。按照相关程序,核查组就攀钢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完整性、保护与利用状况进行现场核查,并根据核查情况,对前期申报的项目进行初步认定。
核查汇报会结束后,核查组先后深入攀枝花铁矿、四川鸿舰、攀钢钒等地,问情况、查数据、拍照片、看实物,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细致进行核查。在随后的总结座谈中,核查组肯定了攀钢在保护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群方面的超前意识,逐项分析了攀钢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深入交流了攀钢三线建设工业文化遗产群后期规划和保护措施,建议攀钢结合实际,完善相关制度,把反映攀西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创新过程的工业设施、档案、文献、工业景观等进行清理、核实、登记,为工业遗产再利用打下基础;从国家战略出发,结合三线建设,挖掘攀钢工业遗产背后的历史故事。
《中国冶金报》(2019年10月15日 05版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