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党建工会

真情助彝寨 脱贫奔小康
——攀钢帮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脱贫纪实

2019-12-19 09:08:00

  本报通讯员 尹久红 记者 孟祥林

  12月6日,鞍钢集团攀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派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乐武乡的扶贫干部王杰、杜传和村民一起,将第一批购入的绵羊种苗赶进由攀钢西昌钢钒捐建的养殖基地。
  “等明年天气暖和,再把另外50余只种羊和28头种牛放进养殖基地。”王杰的脸上露出笑容。
  2015年以来,攀钢加大扶贫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通过派驻扶贫干部、实施产业扶贫、技术扶贫、金秋助学等方式,使攀钢对口扶贫点乐武乡里柯惹村、达洛村发生了巨大变化。2015年贫困发生率分别高达56%和26%的里柯惹村、达洛村,于2018年底全部实现整村脱贫。今年11月份,两个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村民在思想观念、劳动状态、卫生习惯、精神面貌等方面有了可喜的转变。
  “输血”:生活质量有了新提升
  2018年2月份,海拔3000米的乐武乡还在冬天中沉睡,扶贫干部王杰、杜传来到这里,成为达洛村、里柯惹村的驻村干部。他们克服高原反应、交通不便等困难,挨家挨户上门探访,先用2个月时间进行彻底摸排,完成了192户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他们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农户除草种田,与村民谈心交友,找准“穷根”,精准制订扶贫措施。
  攀钢根据扶贫点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输血”措施,逐步提升了贫困户的生活质量。攀钢为192户贫困户采购价值24.6万元的电磁炉、电饭煲、烧水壶、电视机等家电,解决了部分村民基础生活保障问题;捐赠315台生物质炉,改变了贫困户在冬天只能围着锅庄(当地一种类似火盆的取暖器具)取暖过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贫困户的生活质量;为40名贫困户子女送去书包、篮球、衣服等物资,并为乐武乡小学捐赠一批体育器材和烧水器,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鲜亮的色彩。
  “换血”:思想观念有了新转变
  10月9日,王杰到达洛村“清洁卫生榜样”木怕瓦者家中进行回访。他的家干净整洁,生活用品摆放有序,客厅的柜子上摆放着1个红包。“这是去年10月份攀钢领导来看我时给我的红包。攀钢为我们送来了牛羊和家电、家具,还教会了我们生存技能和致富技术,我们由衷地感谢攀钢。”木怕瓦者真诚地说。
  在达洛村花椒种植基地,村民们在地里干得格外卖力,憧憬着花椒种植带来的收益。3年前,村民们可没有这样积极,“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是曾经的写照。这个转变始于攀钢帮扶之后。
  要转变村民的陈旧观念,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为此,攀钢通过开办夜校、“坝坝会”进行思想教育;选出致富带头人、助人为乐模范、清洁卫生榜样等,提高村民脱贫的积极性。扶贫干部到村民家中手把手传授生活技能。
  慢慢地,两个村192户贫困户逐步养成了“不坐地下坐板凳、不睡地下睡床铺、不用锅庄用灶台”的良好生活习惯,想要脱贫的观念日益浓烈。
  如今,两个村贫困户的思想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再到“我要致富”的跨越式转变。达洛村54岁的村民阿的有地通过养鸡脱贫后,主动找到攀钢驻村干部说出他心中的“小目标”——考驾照、买汽车、跑运输。在攀钢驻村干部的帮助下,阿的有地已经在城里报考驾校开始学习,离他的“小目标”又近了一步。
  “造血”:实现致富有了新路子
  自定点帮扶乐武乡以来,攀钢根据当地气候、地理特点和市场考察结果,秉承“因地制宜、企业带动、贫困户参与、持续发展”原则,创新产业帮扶模式,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实施“一村一策”,带领贫困户走出一条致富路。
  攀钢捐赠40万元,打造花椒种植基地,采取“村集体+农户+合作社”模式运营花椒基地,传授种植技术,让入股村民自己栽种、自己管理,并对种植好、管理好、成活率高的村民进行奖励,激发村民劳动致富的热情;捐赠200万元,与乐武乡合资成立喜德县阔山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并签订为期6年的《扶贫帮扶车辆租赁协议》,目前已获得125万元的收益,收益将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开展“以购代捐”消费扶贫,通过攀钢厂区食堂、职工超市、职工福利采购以及组织职工到贫困户家中采购等模式,让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加快贫困户致富的步伐;捐赠100万元,购买猪、牛、羊等动物种苗,修建养殖基地,让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畜牧养殖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巩固脱贫成果。
  攀钢的扶贫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今年5月份,乐武乡政府写信向攀钢西昌钢钒致谢,感谢攀钢助乐武乡里柯惹村、达洛村实现了脱贫目标。今年11月5日,喜德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致信感谢攀钢西昌钢钒做出的扶贫工作。扶贫干部杜传也获得了2019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如今,在攀钢的帮扶下,甩掉了贫困帽的喜德县村民,正迈步走在致富的大道上。
  《中国冶金报》(2019年12月19日 02版二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