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党建工会

方大钢铁:弘扬工匠精神 培育技术人才

2020-12-29 12:04:00

  11月19日,方大钢铁旗下九江钢铁员工、全国劳模宛双赴京受奖欢送仪式现场,鼓声喜庆、掌声热烈,湖口县党政主要领导出席欢送仪式,向宛双表示热烈祝贺并致以崇高敬意。

  从一名普通员工一步一步成长全国劳模,宛双的荣誉离不开自己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用自己的智慧、勤劳在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也是方大钢铁按照党中央、习总书记提出的“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技能人才、助力员工成长的真实写照。

  给平台 给待遇 传承工匠精神

  当选全国劳动模范,与宛双自己的奋斗、方大钢铁良好的平台和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培养分不开关系。方大重视企业“工匠”培养,同时推行系列灵活的管理机制,给了宛双这样的年轻人一片广阔成长天地。他从一名车工学徒起步,一直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边干边学边钻研,在企业的广阔天地里如鱼得水、迅速成长,刨床、铣床、钻床……宛双门门熟练、样样精通。2013年,宛双代表九江钢铁参加江西省青年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以优异的成绩一举夺得车工竞赛冠军。在方大这个平台上凭借自身的吃苦精神、奋斗精神、工匠精神实现了从一名学徒逐渐成长为江西省青年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冠军的跨越,得到了社会各界钦佩和肯定。江西省青年岗位技术能手、全国钢铁行业优秀共青团员、江西省劳动模范、全国最美青春故事、新时代赣鄱先锋、全国青联委员……荣誉也接踵而至,今年更成功当选全国劳模。

  宛双的成长历程也是方大钢铁弘扬工匠精神、助推员工技能提升、岗位成才、建功立业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方大钢铁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技术人才搭建平台,推进培训体系建设,形成了一套良性的人才开发、激励、储备机制,造就一大批“工匠”,也了锻炼高层次技术人才。

  ——只有初中学历、曾是一名农民工的方大钢铁旗下方大特钢员工甘荣刚,如今成为电焊高级技师,2015年获“江西省劳动模范”称号,2017年获南昌市首届“洪城工匠”称号,所带领的团队先后被命名为“江西省甘荣刚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江西省甘荣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并于2018年10月光荣当选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

  ——将青春和汗水全部献给了轧钢事业的方大钢铁旗下萍安钢铁员工卢彧,荣获2016年江西省“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轧钢专业冠军、2016年江西省技术能手、2017年发明“高线夹送辊辊环装配方式改进”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20年获评萍乡市最美职工”、 2020年9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更以身作则,激励广大员工以工匠劳模为榜样,立足本职,创新奉献,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结师徒 传帮带 打造技术过硬队伍

  在众人的见证下,徒弟按传统方式,向师傅敬茶、行礼,表达拜师意愿,并签定师徒协议、按手印,师傅起立、还礼,接受徒弟敬茶表示收徒,并当场签订师徒协议书,成功结为师徒。

  师傅经验和技术是在岗位上多年积累下来的,拜师学艺’是是我们新员工快速成长、学好本领的一个有好方法,非常乐意也非常喜欢这样一种方式。”九江钢铁新招收的退伍军人拜师仪式上如是说。随后,师傅和徒弟分别上台表态发言,表示将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在拜师学艺全过程用好功,实现共同发展。

  为培养技术过硬的员工队伍,方大钢铁坚持把师带徒作为提升员工技能素质的有效手段,每年组织师徒签订协议,由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与青年员工、新上岗和转岗员工结对子,并制定了相关奖惩要求,过程中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考核与评比,确保将“传、帮、带”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不仅如此,为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方大钢铁通过员工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培训平台,长期为各类人才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坚持因材施教,结合岗位实际,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培训教材,提升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赛等方式,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先进人物群体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能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带头作用,助推企业技术人才队伍成长。

  同时,方大钢铁把奖励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和完善科技攻关奖励、专利奖励、小改小革奖励、一专多能奖励、技术和技能津贴等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让员工看到畅通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和薪酬增长通道,引导员工争当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在全员学技术的氛围下,方大钢铁旗下萍安钢铁7千多名员工中,1000余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3000余人具有职业技能等级。

  培养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的干部员工队伍。”“要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内部要发现人才,敢于用人。”这是方大集团培养员工的主要指导思想,方大钢铁一以贯之,通过不断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竞技活动,以赛促学,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和员工技能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尹录麒)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3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