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党建工会

黄土旱塬上,涌动产业扶贫的“活水” ——辽宁方大集团助力甘肃东乡脱贫攻坚纪实

2021-03-01 16:14:00

  “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甘肃的定西、河西和宁夏西海固合称“三西”,曾是中国最穷的地方。而东乡族自治县距离定西仅有不到二百公里的距离,三个多月前刚刚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东乡县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慰问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县,曾是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和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主战场。
  在这片贫瘠的黄土旱塬上,一家来自辽沈大地民营企业的产业扶贫实践格外引人注目。
  近两年来,响应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和沈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扶贫工作及支持国家重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有关工作的要求,辽宁方大集团以浓浓的报国情怀和老工业基地的长子担当,主动请缨、尽锐出战,带领东北制药、中兴商业、北方重工等集团旗下企业,积极投入到东乡县脱贫攻坚战中,用一个个产业扶贫项目叩开了30万东乡儿女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
  方大丽明纺织有限公司成为东乡县第一家出口创汇企业,让东乡制造走出国门,让世界认识东乡;
  甘肃东药明祖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顺利投产,结束了东乡县没有中成药规模化生产的历史;
  东乡县振东致远公共客运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运营,结束了东乡县没有公交车的历史,彻底解决了当地出行难、出行贵的历史性难题;
  ……
  2020年11月21日,注定将被历史铭记。这一天,东乡县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个被称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硬骨头”终于被攻克!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说,现在正是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句话印证了共产党人的拳拳赤子心。东乡县能够如期摘帽脱贫,凝聚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凝聚着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艰辛付出与努力。辽宁方大集团就是众多社会力量中的佼佼者。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辽宁方大集团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这一殊荣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方大集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最高褒奖,也是对方大人众志成城勇担当、产业扶贫不放松的最大肯定。
  “从捐款到产业扶贫”
  方大人决战脱贫攻坚主战场
  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
  在全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在辽宁方大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的带领下,方大人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踊跃投身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打响了一场产业脱贫攻坚战。
  怎样找到适合东乡的脱贫路子?怎样找准东乡扶贫的突破口?方威亲自率队深入东乡24个乡镇调查研究、现场论证、座谈交流;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带领着企业扶贫队伍为东乡困难群众把“贫”脉、找“穷”根。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方威和他的团队对扶贫工作认识有了根本性转变。“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方威说,来到东乡他才充分认识到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的真正意义。原本他的想法是,这个地方困难,就拿些钱赞助,体现做善事、有责任感,现在看不单单是这样,自己对扶贫的体会不够深刻,一定要产业来扶贫,一定要让老百姓,让贫困家庭通过产业来引领带领,他们才能真脱贫,倒逼扶贫。由此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主动请战到最艰苦、最贫穷的地方,助力东乡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帮助东乡群众持久脱贫致富。
  实现精准扶贫,就要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在方大产业扶贫项目论证会上,方威明确提出了“就业9000人以上、月人均收入2600元以上”的产业扶贫目标,针对性地制订精准脱贫措施,确定了“全面帮扶、项目运作、微利持久、让利东乡”的产业扶贫模式。
  自2019年5月起,一支支精干的方大扶贫工作队从辽宁、江西、甘肃等地汇聚而来。辽宁方大集团2名副总裁常驻东乡,带领120多名方大骨干员工克服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等困难,分成20多个脱贫攻坚小组谋划项目狠抓落实。很快,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在东乡县聚集落地,创造了东乡县招商引资的历史,成为东乡县脱贫攻坚领域的示范样板,体现了辽宁方大集团真情帮扶东乡县的决心和力度,展现了方大速度、方大效率、方大情怀。
  短短一年多时间,方大企业把产业扶贫作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举措,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协作。截至2021年2月,辽宁方大集团已在东乡县累计投入资金5.5亿元,落地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7个,盘活运行扶贫车间31个,占东乡县扶贫车间51.67%,解决就业9700多人。集团旗下东北制药、中兴商业、北方重工等辽沈知名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产业资源优势,先后在东乡落地中草药种植采收及深加工、现代针织、特色食品、装备机械制造等多个特色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创新扶贫机制,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化,不断提升东乡县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有效破解了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难题。
  在东乡这片黄土旱塬上,方大人更加坚定高质量发展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的信心和决心。他们挥洒汗水,留下一串串攻坚克难的印记,肩负起产业扶贫的责任担当,用艰辛付出的“辛苦指数”换来了当地群众摆脱贫困的“幸福指数”。
  “扶智+扶志”
  拔掉思想上的“穷根子”
  东乡县被称为“地球的肋骨”“大山聚会的地方”。这里海拔高,自然资源匮乏,缺水少田,发展滞后。
  在扶贫实践中,方大扶贫工作人员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东乡脱贫的难点究竟在哪里?后来,大家逐渐认识到,扶贫工作既不缺资金,也不缺人才,最难的、最迫切的是改变当地群众固有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历史、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当地群众不愿出远门,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勤劳致富的意识薄弱,向政府、社会“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这里的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再加上语言不通,交流起来很费劲,刚开始工作开展得很艰难,愿意主动报名到车间务工的人寥寥无几。”一位方大扶贫工作人员介绍说。他和同事挨家挨户上门做贫困群众的思想工作,经常碰一鼻子灰回来。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一口,一天下来,脚磨出了血泡,但他们并不灰心,第二天继续坚持去家访。
  在东乡县各级干部的支持下,扶贫工作人员逐步克服了与村民语言交流的不便,逐村、逐社、进村入户讲扶贫政策、讲产业优势,动员村民投入车间生产,鼓励村民学习技能,安心上班,早日脱贫致富。通过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思想包袱,走出家门,到扶贫车间上班。
  对此,今年26岁的东乡县大树乡南阳洼村妇女马林红深有感触。“扶贫车间刚开始成立时,只有四五个人报名。后来我将自己的工资表和挣到的钱拿给大家看,许多村民才相信了。”后来,马林红还动员自己的婆婆到扶贫车间里上班。村里越来越多的姐妹们主动到扶贫车间上班,现在车间里订单很多,大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项目刚开始启动时,有的少数民族女工在车间内务工,丈夫像接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守在门口接妻子;许多女工为了收割玉米,一请假就是一个月。时隔一年多,扶贫车间发生了很大改变,“老婆务工、丈夫接送”的现象已经没有了;扶贫车间有了一批相对稳定、长期务工的熟练工。
  辽宁方大集团在加快帮扶项目落地、提升产业扶贫效果的过程中,本着“精准持久、群众参与、让利于民”的原则,注重通过宣传、思想引导、激励带动等各种方式引导务工群众逐步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勤劳致富的意识,帮助他们从思想深处挖掉“穷根子”,通过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把产业做起来,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我们方大人就是要真扶贫、扶真贫,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如今,方威曾经掷地有声的动员令已成为现实。看着焕然一新的东乡,方威深情地对扶贫人员说,面对恶劣环境长期驻扎,你们没有一个叫苦,没有一个叫累,没有一个主动要求返回,我为你们骄傲,为你们自豪,不愧是党培养出来的干部员工,我要向你们学习。
  产业扶贫,既是党中央的殷切希望,也是辽宁方大集团投入脱贫攻坚的目标。通过产业扶贫,不仅转变了贫困地区群众思想,也进一步锻造和检验了方大的干部员工队伍。正是在方大人众志成城的奋斗下,这一攻坚目标正从蓝图渐渐变为东乡万千群众的幸福实景。
  从“输血”到“造血”
  以产业项目实现就业增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辽宁方大集团产业扶贫的成效如何,东乡群众最有发言权。
  方大企业的做法是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把产业扶贫作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举措。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提出,“我们投入的产业不是非要高科技的,而要是当地老百姓力所能及,最主要是让扶贫产业长久生存下去的”,吸收群众就业人数、提高群众就业能力是方大产业扶贫项目的重要衡量指标。
  “每个月我会按时领到工资,每月工资收入不低于2600元,而且随着我技术水平的提升,每个月工资还在逐步上涨。”34岁的闵麦乃家住东乡县考勒乡三塬村,过去她一直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自从由辽宁方大集团所属企业投资兴建的临夏州回味斋食品有限公司投产运营后,她成了一名产业工人,能够在家门口上班挣钱,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东乡县西域行服饰有限公司女员工马阿西果原来是一个不会写名字、不会讲普通话,爱哭、有些缺乏自信的人。通过培训努力,她的缝纫技术越来越娴熟,一个月能挣5000元工资。今天的马阿西果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整天笑容满面。
  “扶贫”不仅消除了经济贫困,更消除了思想贫瘠,让人变得自信自强。
  “再也不用背井离乡,我在这里工作很开心,从家到单位就10分钟,单位还管吃管住,一个月能拿3000多元呢。” 马艾米乃家住东乡县达板镇,说起自己在方大丽明上班的情形满心欢喜。在车间里,还有很多和马艾米乃一样的东乡族妇女,她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员工满勤月收入2600元,计件奖励后最高可达5000元。
  如今,方大扶贫项目遍地开花,让许多像闵麦乃、马阿西果、马艾米乃一样的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学到技术,成为产业工人,从而也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辐射一村”的产业扶贫目标。一名贫困群众的稳定就业,能改变一个贫困家庭。一个家庭的脱贫致富,又会带动其他村民,让整个村子有了的希望。
  “内驱力+外驱力”
  助力东乡多领域实现突破
  2020年8月25日,在东乡县成立70周年之际,方大扶贫项目——东乡县振东致远公共客运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运营,结束了东乡县没有公交车的历史,彻底解决了东乡人民出行难、出行贵的历史性难题。方大人为东乡县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特别的厚礼。
  这只是辽宁方大集团参与产业扶贫所取得重大成果的缩影。经过一年多来的艰苦奋战,辽宁方大集团充分发挥影响力大、资金雄厚等优势,先后赴广州、深圳等地引进更多龙头企业协力推动产业扶贫,成功招揽了一批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入驻东乡。同时,助推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在东乡聚集落地,进一步拓展帮扶合作力量,为助力东乡发展注入了更强劲动力。
  2020年8月7日,一辆满载着涤纶线的加长卡车从方大丽明车间缓缓驶出,目标是青岛港。车载的24.04吨涤纶线将从海上丝绸之路运往土耳其。这是方大丽明生产的第一批出口产品,也是东乡县历史上第一批出口产品。这个由辽宁方大集团与合作方合资兴建的大型纺织企业,产品销往孟加拉、菲律宾、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阿曼等国家和地区,是东乡县第一家出口创汇企业。企业步入正轨后,全年可实现产值1.1亿元、利税1100万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金。
  “这哪里是扶贫车间,这分明就是现代化的工厂!”一位政府部门主要领导到方大扶贫车间实地调研后这样赞叹。
  辽宁方大集团按照“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投资兴办、增资控股等形式,有效盘活了东乡县扶贫车间,实现与地方贫困村产业项目对接帮扶,推动产业扶贫迈向深入。目前扶贫车间覆盖民族食品加工、服装生产制作、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尤其是纺织针织、中药贴片等项目,开创了东乡县产业新领域。
  辽宁方大集团产业扶贫工作赢得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肯定,“方大模式”“方大速度”树立了新时代辽沈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良好形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没有产业,就没有乡村振兴,只有把产业做大做强,乡村振兴才能全面发展。辽宁方大集团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辽宁省委、省政府和沈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使脱贫成果更可持续、更有保障,为共绘国家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作出辽沈企业新的贡献。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温晓霞

相关文档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