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高益芳 王虹霞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承担着井陉矿区(以下简称矿区)的供暖任务。2022年11月—2023年3月份,该矿区的供暖面积达到314.4万平方米,占矿区总供暖面积的95%以上。石钢党员柳敏作为石钢鑫跃公司供暖工程师带领团队不断优化技术指标,精准供暖、用心服务,不仅高效满足周边居民用热需求,还通过技术创新,将余热利用率较上一供暖季(2021年11月—2022年3月份)提高了33.23%。
“冬病夏治” 打好主动仗
1月2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1摄氏度。面对考验,柳敏及其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保障工作。面对低温挑战,他们镇定自若的底气来自“冬病夏治”、提前谋划。早在半年前,柳敏及其团队成员就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分工,细化了各项工作措施。
“在别人看来,供暖只在冬天进行。而实际上在夏天,供暖人也不能停下脚步,需要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查找故障、谋划改造,以确保供暖系统在供暖季正常运行,我们将其称为‘冬病夏治’。”柳敏说。
2022年9月份,他带领供暖团队组织对供暖效果较差的5个老旧生活小区热力管网重新梳理,分析末端用户热量不足的原因。通过重新测算平衡热力,他们对问题集中的3台换热站进行改造。这样一来,不但减少了换热路径和热量损失,还提高了近45万平方米区域的供暖效果。
在柳敏的带领下,他和团队还有序推进30多台换热器清洗,翻查了3000多个井盖,安装锁闭阀1.5万余个,梳理破损堵塞阀门1000余个,修复管道破损近百处,为供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收集散热 积极降成本
1月22日,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柳敏出现在炼钢连铸工序,和当班的岗位工一起来到二冷室查看那里的设备运行情况。他们刚推开二冷室门,暖意就遍布全身。钢水从液体凝固成铸坯,冷却是关键环节,而用于冷却的循环水是提供温暖的绿色来源。
在供暖季的前夕,柳敏和技术骨干就对公司的能源分布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炼钢连铸结晶器循环水量达到2000立方米/小时的时候,热度可提高6摄氏度。“天气越冷,供暖需要的热量越多。我们在循环水上做文章,提高其热量,就能减少天然气用量从而降低供暖成本。”柳敏说道。
他通过与炼钢相关技术人员协同合作,利用连铸板式换热器将连铸循环水的热量置换至电炉循环管网中,再由首站热泵将热量提取。经过测算,两台连铸机循环水蕴含约10.42兆瓦的可利用余热量,按采暖功率48瓦/平方米计算,可多供暖21.71万平方米。此项改造将连铸结晶器的热量转换至一次网,可回收利用约30兆瓦的可利用余热量,相当于新增一台40吨锅炉的热量,按热量折算本供暖期可节省天然气费用680余万元。
此外,他和团队还通过对石钢电炉、制氧站和高线余热蒸汽系统进行相关改造,广泛收集该公司余热,使供暖系统热值共增加106.97吉焦,比上一供暖季余热提高了33.23%。
用心服务 温暖千万家
“你好,我邻居家暖气热,但我家却不热,麻烦给解决一下!”“岗头路翠岗苑北区主管道阀门漏水,需要维修!”1月28日,在供暖大厅中,值班接线员正在耐心地接听电话。面对居民对供暖方面的咨询和求助,柳敏带领团队认真聆听解答。在《供暖咨询记录台账》上,值班情况汇总及处置情况一栏详细记录了每一位求助者的诉求和处理结果。这些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遇到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就把问题记录下来,及时与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第一时间给居民答复。
柳敏说,做好矿区供暖服务,最重要的是沟通。他们要克服的第一关就是语言关。在接听电话的过程中,很多居民用当地的方言表达,刚一开始大家都听不懂,于是他们就反复与其确认。“时间一久,我们的接线员也都成了井陉方言通了。”柳敏笑着说。
《中国冶金报》(2023年2月8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