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汪云富 记者 孟祥林
近年来,鞍钢集团攀钢纪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鞍钢集团党委工作部署,创造性、常态化开展“七个第一课”,不断提升廉洁教育影响力、穿透力、感染力。
创新机制破难题。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作为具有红色基因的攀钢,始终注重通过广泛开展廉洁警示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针对廉洁警示教育针对性不够、系统性还需提升,以及缺乏创新等问题,如何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因人因岗施教,怎样克服不同级别内容“上下一般粗”、脱离实际等弊端,近年来,攀钢纪委充分认识到,廉洁教育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警示教育需要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发挥的作用才能更加明显。
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2021年,攀钢纪委制订并发布《关于抓实抓细“七个第一课”强化警示教育的意见》,围绕提高警示教育实效性,创新性的警示教育机制应运而生。
实践证明,通过设置“开年第一课”“入职第一课”“提职第一课”“入党第一课”“处分第一课”“生活第一课”“‘亲’‘清’第一课”,攀钢构建起了分层分类“第一课”警示教育体系,不断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穿透力。
系统推进成常态。为确保廉洁教育有形有效,攀钢纪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内容,对“关键少数”讲廉洁从业的“开年第一课”,为扣好员工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的“入职第一课”,对新提职、重用领导人员的“提职第一课”,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新党员的“入党第一课”,用身边案例教育身边人的“处分第一课”,开展法纪教育和案例警示的“生活第一课”,以及引导相关方恪守商德、诚信经营的“‘亲’‘清’第一课”,不断提升廉洁文化影响力,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升华自身人格,为新攀钢建设矢志奋斗、砥砺前行。
在常态化推进“七个第一课”的基础上,攀钢纪委重视丰富廉洁文化载体,充分发挥“一馆一片一课一会”作用,文化生态不断美化。
2022年以来,攀钢勤政树廉馆廉洁文化展示和警示教育阵地接待59场次,2054人次受到教育;选取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拍摄警示教育片《2021年基层典型案例通报》《强高压 长震慑》;选取基层违纪典型案例,编发《管住“微权力” 惩治“微腐败”》等2期“生活第一课”警示教育材料;创新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纪法故事会”巡讲进厂矿、进班组,累计1700余人次接受教育,成为攀钢廉洁文化建设的一张新名片;开展“以案为鉴 警钟长鸣”学习研讨活动125场,向党员干部推荐优秀廉洁文化读物《中央企业靠企吃企案件警示录》,1040余人次对照检视,谈认识、谈问题、谈举措,树立是非曲直、利弊得失、尊卑荣辱的正确观念。
同时,充分发挥大田会议旧址、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等红色阵地作用,积极创新“课堂+基地”实训模式,以沉浸式现场教学讲好党的故事、红色鞍钢发展史和攀钢故事,在潜移默化的红色教育中传承廉洁基因。
固化成果创特色。“近年来,矿业公司纪委以‘七个第一课’廉洁教育机制为抓手,筑牢了党员干部廉洁思想根基。”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纪委负责人说,这有力促进了该公司生产经营工作连年上台阶。第一季度,该公司铁精矿、钛精矿产量分别完成季度目标的103.09%、106.27%,铁、钛精矿产销同比创历史新高;实现考核利润3.86亿元,顺利实现“开门红”。
如今,廉洁文化建设已在攀钢这片热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2年至今,通过案件震慑、谈心谈话、警示教育,130人主动报告问题,主动报告问题逐渐变为“常态”;问题线索数量呈下降趋势,受理问题线索比2021年下降23.4%;反映四级副及以上领导人员问题线索立案数量下降,线索转立案占比与2021年相比降低6个百分点;党员干部职工纪法意识增强,崇廉尚廉氛围越来越浓厚,有力地促进了攀钢改革发展。
与此同时,攀钢各级党委、纪委做实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方式方法更加明确、突出重点,在持续用好“两书一函”、开展专项治理、常态化开展“七个第一课”警示教育等方面,在落实以案促教、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不断提升,更加具体有效。
下一步,攀钢纪委将通过丰富廉洁文化载体、升级改版攀钢勤政树廉馆、建立警示教育电子资源库、推广“纪法故事会”、深化“家庭助廉”工程等创新举措,进一步打好廉洁教育“组合拳”,在一体推进“三不腐”上持续发力,为全方位推进新攀钢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鞍钢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支撑极,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中国冶金报》(2023年05月31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