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这句话在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炼检车间得到了充分验证。2021年以来,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炼钢检验车间1-7月份到龄退养、因病退养共16人,是该中心缺员幅度最大的车间。若不及时合理的岗位优化,将无法满足现有的生产高位运行模式,生产检验、员工带薪休假将无法进行。为此该中心炼钢检验车间不等不靠,坚持眼睛向内,强化管理,敢想敢干,卓有成效地进行了改革创新,用三招破解了人力资源瓶颈,这一笔账算下来节约了人力成本44.1万元。
第一招培训。强力推进全员岗位培训。为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面对人员不断减少,在职的其他岗位人员又难以胜任、既无新人员补充的情况下,车间一方面加大了岗位的互动培训,要求员工利用停机、空闲等时间,通过互结对子、互拜师傅的方式相互学习,使得“一岗多能”员工达一定比例;另一方面采取培训加分、与金牌(星级)员工评价挂钩等措施来实现更多的员工拥有“一岗多能”,为班组长依据生产实际机动灵活,调动岗位人员解决人手不足奠定了基础。
第二招优化。优化岗位流程。充分发挥休息、岗位空闲人员支援作用。针对钢一区板坯修磨主要在早、中班的工作特点,将原精整检验、发运岗位整合为一个岗位即精整检验发运岗位,该岗位原则上由红编检验岗位人员或热送判定人员接替,遇铸坯大量下线或修磨量、发运量大时,班组启动岗位支援来解决。每班可减2人,4个班减8人。针对钢二区的工作特点,首先将钢二区的精整检验、发运岗位整合为一个岗位,同时,加强与生产单位的沟通协调,强化精整检验把关职能,做到不合格铸坯未经检验人员系统判定不允许流转。另一方面将纯发运工作交由生产单位,生产单位现有发运人员各一人,此项工作已顺利实现每班减1人,4个班合计减4人。
第三招整合。整合岗位资源。在钢二区针对板坯精整修磨主要集中在早、中班的工作特点,将每班的精整检验人员分成2人一组,采取上一天休息一天的工作方式,有效破解员工带薪休假和人手不足的问题。另外在线棒大班通过智能化改造将标牌打印、挂牌等划归生产单位,职工利用休息时间顶岗等方式,在新增棒二检验线而中心未增人的情况下,确保了各项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行。(张俊 顾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