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魏永广 张转移
9月份,新天钢集团天铁公司炼铁厂四高炉获得“红旗炉”称号;在“炼铁状元”擂台赛中,马士学、静志壮、郜长海、杨森打擂成功,获得“炼铁状元”称号。
第三季度,“我为安全献一计”活动共收到职工建议215条,采纳71条。很多职工都主动参与到安全管理中献计献策。在六高炉中修时,该厂采纳了运行车间刘建军的意见,抽调各车间的安全员参与中修全天候、全过程管理,为检修安全提供了保障。
9月份,食堂送餐到岗位648份,网上订餐和送餐到岗位越来越受到职工的欢迎,饭菜质量和服务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如何让日常管理实现新的提升?该厂通过转变思想,在抓基础管理的同时,换观点、换思路、换方法,不仅让管理工作有了亮度,更有了温度。
换观念,增强竞争意识
高炉的产能如何进一步释放?
产量指标如何进一步提升?
“亮身份,树品牌,争创红旗炉”活动,让每一位高炉员工都树立了团队意识,品牌意识。为了擦亮自己的名片,各高炉团队都暗暗较劲,各项管理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炼铁状元擂台赛,让每一个高炉操作者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激发了“人人争状元,处处做尖兵”的干劲,成为高炉生产的“加速器”。这是该厂开展“亮身份,树品牌,争创红旗炉”活动和炼铁状元擂台赛后,干部职工的切身体会。
为了实现产量效益型向成本效益型转变、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经验炼铁向科学炼铁转变,自活动开展以来,该厂不断完善“红旗炉”和“炼铁状元”的评选机制,将原来以产量为标准的评选规则,修改为以提产能、降成本、强质量为核心,以产量、煤比、焦比、优质品率为考核标准,让“红旗炉”和“炼铁状元”的含金量不断升级,赛马机制的活力也得到了全面释放。各高炉积极部署、创新管理,开足马力争日产、破月产,各高炉操作人员加强学习,开展对标,不断提高水平。
今年1月~9月份,该公司各高炉竞争激烈,干劲十足,二高炉6次摘得“红旗炉”,黄长海、肖志明等人因表现突出多次获得了“炼铁厂状元”称号。职工们凭借自己的努力,提升了业绩,提高了收入,更增强了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干劲和信心。
换思路,开启自主管理模式
如何让“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
如何把“要我干好工作”变成“我要干好工作”?
该厂在开展科级日查、安全隐患排查等日常管理的同时,通过献一计活动给职工提供机会,引导和鼓励职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工作环境中所存在不安全因素、设备缺陷、管理问题,生产工艺中的不合理现象等提出自己的建议。这种与职工共谋安全、谋管理、谋发展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职工们纷纷结合自身岗位实际,找问题、提建议、想计策、拿方案,开启了自主管理。
组织生产、设备、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对各车间收集上来的意见和建议的可行性及其对生产、设备和人员安全的价值等,进行严格审核和现场论证,对采纳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奖励的同时,还进行分类、汇总、立项、实施、跟踪,形成闭环管理,让职工的每一条建议都能真正”落地生根“。
在“我为安全献一计”活动中,该厂收到职工意见建议215条,采纳71条。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的“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生产献一计”活动中,广大党员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发散思维,从生产、管理、安全、设备、环境提升、修旧利废、技改技措、节能减排等8个方面,积极动脑筋、出主意,在岗党员参与率达到了100%,提出意见、建议206条。
换方法,提升幸福指数
炉前岗位人员少,出铁时间不固定,如何保证特殊岗位职工吃饱、吃好?
面向职工,服务至上,如何满足不同职工的不同需求,打造满意食堂?
在落实幸福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厂积极变换工作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随着高炉冶炼强度的增加,生产节奏的加快,炉前岗位人员中午只能派一个人去买饭,轮流吃饭。为了解决炉前岗位人员的用餐问题,炼铁厂把饭菜送到炉前去,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建立了送餐工作群。前一天,食堂人员会将第二天的菜谱发在群里,当天早上,各车间负责人员就把当班炉前岗位中午用餐的人数进行统计上报。为了防止饭菜变凉,炼铁厂还购置了保温桶、保温箱、餐盒等。
随后,该厂又推出了一系列暖心工程、幸福工程,进一步扩大了送餐到岗位和网上订餐范围,除了炉前人员,越来越多的岗位人员享受到了送餐服务。不仅如此,食堂还增加了小炒、特色菜、特价菜、节日餐桌等服务。此举不仅满足了职工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饮食需求,还让每位职工吃得放心、吃得舒心,在食堂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时,职工的幸福指数也不断攀升。
《中国冶金报》(2021年10月26日 06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