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重庆钢铁能源环保部聚焦极致能效,坚持算账经营,精打细算电力成本账,在降低外购电成本里“挖”出真金白银,1-11月,该公司外购电成本同比下降48.33%。
“我们每天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依据发电、煤气、电力消耗日跟踪的基础数据,运用煤电平衡数据库模型,管控各工序煤气、电力消耗平衡,保障发电用煤气配比最优,高效调控运行方式最优,外购下网电成本最优。”能源环保管控中心燃气技术区域师戴怡这样说。
在能源环保部成本管控中,外购能源成本是“大头”,其中外购电占比最高。为了达成外购能源降本目标,能源环保管控中心优化调整、深挖降本措施,在控制用电需量的同时“深挖”更多创效点。
面对转炉煤气富余放散情况,如何把这部分富余煤气利用起来?管控中心技术人员敢想敢干,戴怡、何丹等组成攻关团队巧妙利用220t/h锅炉转炉煤气管道将富余的转炉煤气送入高炉煤气管网,“转充高”这样一项小改造实施后,不但提升了亚临界锅炉转煤消耗能力,同时还保证了CCPP燃机正常热值需求。
在充分挖掘内部发电潜力的同时,他们还在电价差上做文章,利用峰、平、谷时段价差和煤气柜储存功能,将3台亚临界区域锅炉配合煤气柜作为“削峰填谷”工具,进行调峰运行,降低公司外购电费用。攻关团队用两周时间在每日11时尖段时间进行试验,每日增加发电量1.23万kWh。
与此同时,管控中心团队还从调整需量电费着手,加强上下工序协同,协调安全、检修质量、节能三者关系,与各生产单位做好组织调整和能源平衡,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推进节电装置利用,以“调”“优”“节”措施加持,从源头需量上减少用电,实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