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玮 李建立 赵宏伟
今年初以来,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马真”精神)要求为引领,全面掀起现场整治攻坚热潮。从铸管车间的“一周蜕变”到顶管车间的“系统重构”,该公司各生产单位以精益管理为抓手,破解现场治理难题,打造标杆样板区,推动现场管理再上新台阶,助力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零”投入,啃下“硬骨头”。“铸管部用实干证明,现场整治只要思想统一、协同推进,就能让‘乱点’变‘亮点’。”5月9日,该公司党委副书记赵志诚带领生产单位和相关职能部室负责人走进铸管车间,实地见证了一场“硬骨头”区域的华丽变身。
这个设备密集、产线交错的区域,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影响下,仅用一周多时间便以浅灰色环氧地坪与海灰色设备交相辉映的崭新面貌,成为该公司现场管理的新标杆。
面对小线、热模线24小时满负荷运转的压力,芜湖新兴铸管的铸管部创新推行“网格化治理—错峰作业”模式:以工段为单位,将现场划分为6个责任网格,建立工段主任、班组长、生产骨干三级负责体系,职能部室化身“流动哨兵”协调监督。该部各责任网格人员利用生产间隙轮番上阵,班组长带头吹灰、清洗地坪,工段长坚守现场啃下“硬骨头”。在不停产的情况下,该部圆满完成设备除尘、管线规整、墙面刷漆等整治工作。
这场持续一周的攻坚战,芜湖新兴铸管累计投入人力2200余人次,最终完成了6300余平方米地坪修复、220余台套设备“见本色”、1350余米定置色标翻新。更难能可贵的是,该公司全员秉持“不花钱也可以做得更好”的精益理念,利用废旧钢板、彩钢瓦、防护栏杆等废弃边角料,实现“变废为宝”,完成全部提升项目。
系统重构,收获“真金白银”。作为高标准生产作业示范区,该公司修建部顶管车间以“三横六纵”网格管理体系破解24小时满负荷生产难题:以三大工序为横轴、六跨车间为纵轴划分6个网格作业区,建立“正式工班长+劳务工组长”双轨制管理机制,4名专职质量监督员全天候精准管控。通过定置管理、目视化看板、安全色标等精益工具,该部实现安全、生产、质量、环保协同提升。
自5月20日全面启动现场提升改造以来,该部半数以上职工投身攻坚行动,重新规划自锚管生产、小线作业、编网作业三大区域,优化焊接、大线、精整作业区功能,构建“布局合理、物流畅通”的现代化生产格局。经过1个多月的奋战,该部完成了36项关键改造:修复地坪2800余平方米,厂房立柱、管道亮化800余平方米,换新轨道400米,建成12处标准化定置区与65处可视化标识,还通过生产区与参观区的物理隔离,从源头消除区域交叉风险。
“顶管车间的蜕变,是‘马真’精神的生动实践,更是管理思维的突破。各单位要以铸管、顶管为榜样,整治一区域,保持一区域,固化一标准,打造属于自己的样板区域!”7月9日,赵志诚在顶管车间观摩学习交流现场强调。
从铸管车间的“一周蜕变”到顶管车间的“精益布局”,两场攻坚战不仅刷新了芜湖新兴铸管生产现场的“颜值”,还沉淀出可复制的管理经验:建立三级责任体系确保标准落地,以“不花钱、少花钱”的精益思维降本增效,通过职工全员参与凝聚攻坚合力。
目前,芜湖新兴铸管正在总结推广现场整治标杆经验,推动该公司各单位学习借鉴,发动每个工段、每个岗位投入到现场整治工作中,全力推进现场管理提档升级。据悉,该公司炼钢部、管件部等单位已于近日启动样板区打造计划。
《中国冶金报》(2025年07月22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