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结合重庆钢铁公司生产经营实际,该公司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现场、奔赴市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抢抓战略合作机遇,解决基层痛点难点。为此,我们开设“跑市场 走现场”栏目,宣传报道各级领导干部走访客户、到生产一线了解生产情况、与班组员工面对面交流座谈,及时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决存在的现实问题取得的成效,进一步统一思想,大力营造实干当先、动真碰硬的工作氛围。
为进一步推动管理延伸,确保服务精准对接实际需求,制造管理部积极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既“身入”基层,更“心入”实际,用务实行动为制造能力提升注入新动能。
“必须把办公室搬到生产一线去!”
在该公司副总裁李海峰的带领下,制造管理部管理团队聚焦市场压力、生产瓶颈、员工诉求三大重点,创新性建立“发现问题—清单梳理—闭环解决”机制。截至7月底,基层联系点活动已开展18次,实现关键岗位与重点环节全覆盖,一座高效的“服务桥梁”就此搭建,推动一线问题在萌芽状态得到彻底解决。
在制样室内,李海峰与员工围坐畅谈,围绕快分自动化改造项目的瓶颈问题逐条分析,现场敲定解决方案;副部长魏建业在大宝坡生产现场展开实地调研,针对石灰石粉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当场协调解决。
“料场大棚补漏工作7月内必须完成,确保大宝坡轧制速度提升!”
“务必同步做好原料接收准备!”
纵横清晰有力的指令背后,是领导干部直面问题的担当与效率。
7月,李海峰带队走访安徽鸿路钢构重庆基地,回应其在产品质量、交付、物流等方面的诉求,推动合作升级;魏建业紧盯石灰石粉轧制保供难题,通过协调跨部门资源,成功破解运输与储存瓶颈,为烧结工序稳定筑牢根基;齐亮带领团队走进合作单位三一重机,针对钢板表面划伤问题深挖根源,通过优化除鳞工艺、规范堆放标准等举措实现源头改进,他笔记本上“质量改善没有旁观者”的批注,成为唤醒全员质量意识的生动教材;王林聚焦在制品库存精细化管理,创新构建项目化“日管控”机制,覆盖12个大项、15个重点管控项目,通过明确量化目标与责任主体、推行日监控评价与动态考核,将可发库存量从最高22060吨降至9706吨,释放资金占用,为企业盘活资金流注入活力。
领导干部的下沉不仅解决了生产难题,更让员工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
“海峰书记上次送来了冰冻矿泉水、藿香正气液等防暑降温物品,这份关怀真暖到咱心坎里了,心里踏实得很!”
一位员工的感慨道出了众人的心声,从快分自动化改造的技术突破到码头钢板堆放的规范提升,从生产瓶颈的逐个破解到员工诉求的快速响应,制造管理部始终以“实质重于形式”的务实作风,将管理效能精准转化为生产动能。
接下来,制造管理部将持续深化“下沉一线办实事”的良性互动,以作风转变的“加速度”破解发展难题、凝聚团队合力,为该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杨吕、李东平、戴林、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