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一座城市炼钢厂的华丽转身
——安钢集团第二炼钢厂低碳节能、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纪实

2019-10-24 09:05:00

  本报通讯员 张青林

  “在环保治理方面,只有俯下身子把环保工作做实做细,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后,才能挺起胸膛发展生产。”每次环保会议上安钢集团第二炼钢厂都强调这个主题。他们积极按照政府环保要求,处理好生产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关系,提出了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打造清洁优良型工厂,营造舒适优美型岗位的目标。

  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作为安钢集团的老生产单位,该厂受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等历史条件制约,环境治理工作困难较多。他们从环境目标责任制入手,制定考核办法,设立环保台账、落实环保制度、压实环保责任,形成全员、全覆盖、网络式的环保管理模式。他们严格建立起环保周检查机制,利用微信、钉钉等网络群,每天对现场情况拍照,发现隐患点,立即整改,达到以点带面辐射全厂的治理效果。同时,他们本着“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技改方针,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了转炉加装二次三次除尘设备、除尘设备优化改造、转炉炉口加喷淋等一系列环保设备升级改造项目。

  2018年9月份,政府环保部门要求该厂转炉二次除尘器烟囱颗粒物排放值,必须小于15毫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并且要在一个月内将数据实时上传至国家生态环境部监测平台,否则停产整改。压力就是动力,为了尽快达到环保要求,全厂干部职工和技术人员开启了日夜加班的攻坚模式。他们第一时间组织更换除尘器除尘袋,并聘请环保技术专家对疑难问题进行会诊,根据专家整改方案逐项整改。该厂技术人员马立俭带领施工单位检修人钻进灰尘弥漫的除尘器箱体内,不分昼夜对每一条焊缝仔细检查。经过全厂人员的攻坚克难,当年10月12日,他们胜利完成二次除尘器颗粒物排放值与生态环境部实时在线监测网的联网,排放值稳定在6毫克/立方米以下,远远低于15毫克/立方米的排放要求,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提高煤气回收量

  该厂能源介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工序能耗持续优化降低,吨钢达到了-11.23千克/吨,吨钢煤气回收量达到103.56立方米的高水平,能源动力成本比计划降低2.87元/吨钢,清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该厂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完善循环链建设,实现节能、低碳环保的目的。转炉负能炼钢是低碳节能的重要指标,由于初建时转炉煤气回收技术存在缺陷,该厂转炉煤气未进行全部回收,实现负能炼钢是该厂几代人追求的目标。为了补足短板,实现煤气全部回收利用,他们除了自己组织技术人员潜心研究技术更新、设备升级之外,还派技术人员到先进企业考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工程立项、现场测量,制订工艺流程图,采购设备等事项。为了加快进度,他们采用边生产边施工的方式,做到施工改造与生产无缝对接,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4台转炉一次除尘风机及相应的煤气回收设备陆续升级改造完成。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煤气回收量,一方面,他们组织炉长进行学习交流、提高操作水平,并在转炉炼钢工段之间开展千分制劳动竞赛,把单炉能耗指标列为千分制竞赛的重要考核项目,使一线操作人员在回收煤气操作过程中,不断追求操作技术的创新突破,煤气回收量节节攀升,为实现长周期负能炼钢奠定了基础。他们采取中间包烘烤器加盖、钢包烘烤工艺改造、控制钢包周转个数等措施,使煤气的消耗持续下降,由原来的12立方米/吨,下降至9立方米/吨。

  另一方面,他们采取科学管理、精益生产等措施,持续增加能源产出,对转炉煤气的煤气含氧量、热值等参数进行取样分析后,对冶炼品种钢的双渣操作及煤气回收程序作相应的调整,并加强煤气回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每炉钢的煤气回收时间增加5分钟,每炉钢可增加煤气回收量75立方米。2019年前7个月,该厂工序能耗持续优化,与去年相比下降6.21千克/吨。

  全力推进园林化建设工作

  该厂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号召,全力推进园林化建设工作。他们按照4个生产车间的管辖范围,把全厂划分为4个区域,在生产区、办公区、建筑物、墙面、绿地、管廊、道路等方面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坚持有特色、有亮点。

  他们精心设计制作的“钢魂”“拼搏”等一批“钢铁文化”主题雕塑群,以“点睛之笔”在以往厂区绿化成果之上进行点缀,实现了锦上添花的视觉效果。步入该厂厂区,曲径通幽的林间小路、飞流直下的山泉瀑布、枝繁叶茂的厂区花园,点缀着钢铁文化雕塑。

  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假山飞瀑,绿草如茵,树影婆娑……这画一般的美景,与世界文化遗产和5A级景区相得益彰、高度融合的新型炼钢厂在豫北古城绽放新姿。

  《中国冶金报》(2019年10月24日 08版八版)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