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青林
2019年初以来,安钢集团第二炼钢厂扎实推进运行质量提升、环保设备升级、技术工艺攻关等创新管理措施,各项常规性工作和创新性工作完美衔接、协同作用,低成本生产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环境治理与生产指标“双提升”,形成了“花满枝头景色新”的工作局面。今年前7个月,该厂吨钢成本较预算降低61.32元/吨,降低率为2.04%,总成本较预算降低3552万元。
提质增效运行稳
完善设备零故障运行细则、成立内部环保督察组,编制125吨天车事故案例,推行按炉成本核算……2019年,安钢第二炼钢厂以“提质增效稳运行”为重点,提出并制订了多项管理创新举措,抓住了降成本的关键环节,生产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带动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8月6日,该厂连铸车间2号方坯连铸机的生产现场一派繁忙景象,穿插在生产线上的几名技术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连铸机在线定重切割系统的优化改造正在有序推进中。该厂连铸车间技术质量主管陈树林介绍说:“这项工艺优化完成后,不但能极大提高生产运行质量,对后道轧钢工序定尺率、成材率等多项技术经济指标的改善也有促进作用,经济效益显著。”
在提质增效生产过程中,该厂强化基础管理,刚性执行安钢资源和计划的协调安排,力保安钢整体资源平衡和生产均衡;以精益管控为抓手,全面推进成本分解与分析,突出绩效挂钩考核,动态调整成本管控措施,每月根据计划价提前做好物料结构调整,促进了炼钢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在铁水与外购废钢、破碎料价差倒挂的情况下,紧盯节铁增钢目标,全力协调并加大了优质经济料的使用量,有效提升废钢入炉比和单炉产量,促进了结构成本的降低。其中,上半年该厂钢铁料实物消耗较计划降低19.86千克;转炉系统冶炼周期合格率环比升高6.62%;钢坯一次合格率达99.95%,比计划提高0.06%。
该厂在内部管理中强化精益生产,根据不同生产条件要求,及时组织科级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跟班指导生产,有效遏制了各种不利因素对生产的影响,保证了炼钢生产均衡有序。在此基础上,该厂还优化渣钢的回收再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减少外排,上半年累计回收渣钢8140吨,吨钢成本贡献率达到了18元左右,进一步捋顺了生产管理程序,完善了成本管理制度。
环保节能指标好
针对环保管控力度逐步加大的现实,该厂多次召开环保专题会议,统一思想,不讲客观、不讲条件、不讲困难,积极按照环保要求扎实推进环保设备升级改造。他们在厂房内部一次除尘的基础上,又专门在厂房外加设了二次除尘和三次除尘设备,在重要环保岗位安装监控探头,监控一次除尘、二次除尘、转炉除尘设备和水处理泵站浊环水等指标,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该厂粉尘颗粒物排放接受生态环境部监测网的实时监控,排放值稳定在6毫克/立方米以下,远低于国家的排放要求,达到了超低排放标准。在此基础上,他们着力确保环保设备的高效运行,岗位人员每班岗检,专职检修人员每日点检,领导每周巡检,确保了炼钢二次、三次除尘设备的高标准清洁排放。
同时,该厂通过负能炼钢、节能降耗等措施,着力降低环保设备设施的支出费用,严控成本保持总额平衡。他们的转炉煤气回收系统,每天可回收煤气27万立方米。为最大限度增加煤气回收量,该厂还专门组织转炉炉长进行学习交流,提高操作水平,并在转炉炼钢工段之间开展千分制劳动竞赛,把单炉能耗指标列为竞赛的重要考核项目,使一线操作人员在回收煤气操作过程中,不断追求操作技术的创新突破,促使煤气回收量节节攀升,为实现长周期负能炼钢奠定了基础。他们还通过对中间包烘烤器加盖、钢包烘烤工艺改造、控制钢包周转个数等措施,使煤气消耗持续下降,由原来的12立方米/吨下降至9立方米/吨。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管理措施,促使该厂炼钢工序能耗进一步降低,不但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更有助于生产运行质量的稳定提高。目前,该厂低碳排放、清洁生产等主要环保指标稳居全国同类型钢厂前茅。其中,工序单位能耗-20.096千克标准煤/吨,居同类型企业第2名;氧气消耗51.455立方米/吨,居同类型企业第4名;冶炼时间为18.603秒,居同类型企业第1名;炉衬寿命为12976.5炉,居同类型企业第2名。
工艺降本成果优
该厂为了进一步发挥工艺优化在低成本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由厂技术人员组织相关生产车间和工段认真总结、详细梳理上年度工艺优化、工艺提升工作,结合2019年安钢降本增效总体布局和要求,确定了定重切割、合金结构优化、转炉炉衬维护、终点碳提升等重点工艺降本项目,组织相关人员成立攻关组,制订攻关计划,确保问题快速解决。
在厂部统一组织工艺攻关的同时,各生产车间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冶炼车间推出了 降低钢铁料消耗、提高终点碳等多项工艺降耗举措,加强管理,规范操作,搭建起完整的降耗网络;连铸车间围绕降低故障率,开展了中间包包龄长寿命攻关、提高定重切割率等攻关项目;运行车间建立日成本分析体系,有的放矢进行调节控制;天车车间在设备检修、备件辅材管理方面下功夫……与此同时,一大批工艺攻关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脱颖而出。冶炼车间1号转炉炉长袁广鑫潜心研究降低散装料消耗的操作工艺,摸索出一套“迟、小、多、缓”的炼钢操作法,为降低散装料消耗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连铸车间开展了定重切割率提升项目,在9米超长连铸坯的定重切割上取得突破,目前该技术已成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益。
在此基础上,该厂与南京理工大学联手,共同进行“灰体光谱数字化”炼钢技术的开发应用,首次实现了转炉炼钢过程碳、硫、磷、温度等参数的非接触式在线实时动态检测,可完全取代人工判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新技术使多项炼钢指标得到优化,终点碳提高约0.02%,一倒率提高到82%,吨钢散装料消耗减少8千克~10千克,吨钢合金料消耗减少1千克~2千克。据测算,终点碳每提高0.01%,吨钢合金成本降低约1.15元,仅此一项该厂每年可多创效300多万元。
《中国冶金报》(2019年08月13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