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创新思路破瓶颈
———河钢石钢炼钢厂提高煤气回收量攻关纪实

2019-11-28 09:17:00

  本报记者 李瑞 通讯员 高益芳

  为进一步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实现转炉煤气经济效益最大化,今年4月份以来,河钢石钢炼钢厂持续开展转炉煤气回收攻关活动,创新思路改变回收方式,煤气回收量实现了质的突破。4月份至8月份,该厂煤气回收量持续稳定在120立方米/吨钢,8月份实现历史最优回收量,达到126.48立方米/吨钢,每月较改造前降本5.8元/吨钢。
  齐心协力解难题
  让煤气“颗粒归仓”
  “8月份,煤气回收量达到126.48立方米/吨钢,同比平均煤气回收时间增加了1.25分/炉。”8月26日,看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数字,该厂煤气工段技术员郝建营高兴地说。而半年前,该厂煤气回收量总是徘徊在110立方米/吨钢,突破115立方米/吨钢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煤气回收实现自动化最大的特点是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灵敏度自然提高了。”作为此次参与自动化改造者,该电力工段段长范志永道出了二者的区别。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该公司提出要以高效益化解当前面临的各种风险,要求各单位按照“成本是海绵里的水”的理念进一步压降各项费用,提高效益。该厂召开分析会,对各项指标进行分解剖析,制订了多项改进措施,其中一项就是提高煤气回收量。转炉煤气是炼钢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副产品,也是创效点。会上,该厂党委书记刘炜首次提出煤气回收自动化的想法。为了将这一提议变为现实,该厂集中净化工段、电力工段、调度室等多个工段,组成专项课题组进行攻关。
  “采用自动化可以杜绝人为因素对转炉煤气回收的影响,但难点在于如何设定氧气和一氧化碳含量的限定值。”该厂净化工段段长张东升道出破解问题的关键。在煤气回收方面,张东升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满足安全生产和生产需求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回收限定值越低,回收煤气的时间越长,回收煤气量越多,但每个企业转炉煤气回收工艺和煤气用户的要求都有差异,各个企业限定值均有不同。他说,没有固定的标准,就意味着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要实现回收自动化,必须先破解参数“黑匣子”。
  为了找到合适的限定值,该厂技术人员紧盯现场,通过对煤气回收设备运行状态、煤气回收条件的要求、煤气混合浓度等进行比对、分析,最终得出了一套既能保证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自动回收煤气的方案。经过几个月的运行,该厂煤气回收量稳定在120立方米/吨钢,8月份煤气回收量达到126.48立方米/吨钢,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精心操作勤沟通
  让煤气物尽其用
  8月20日,该厂炼钢主控室内,摇炉工李志华眼睛注视着前方,此时火红的炉膛在他身上晕染出一层淡淡的橘色。当天生产的钢种需要采用双渣工艺,冶炼时间较其他钢种更长,意味着煤气回收量会受影响。李志华精神高度集中,眼睛直盯着显示屏幕上一氧化碳浓度、氧含量的数值变化,以便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操作。
  在李志华看来,每立方米的转炉煤气都是真金白银,每次操作他都用心对待,日积月累也就有了一套自己的“心得”。“除了冶炼钢种对煤气回收有影响外,烟罩控制对煤气回收质量的影响也很大。”李志华向同事分享着自己的操作经验:冶炼过程中,当炉内吸入空气会造成一氧化碳再次燃烧变成二氧化碳,导致回收的转炉煤气热值降低,而空气的吸入主要受烟罩控制的影响,所以控制降罩和升罩速度,以及烟罩与转炉炉口的间隙都很重要。转炉煤气回收与冶炼工艺操作密切相关,需要把握时机、精准无误操作,确保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稳定性,为实现增加煤气回收量、提高煤气质量、减少煤气排放等目标奠定了基础。
  在该厂转炉平台的炼钢调度室内,生产调度员正在协调转炉、精炼、连铸等工序的排产,确保订单生产计划顺利完成。当他发现电脑屏幕上煤气监控数值达到设定值时,迅速拨通设备能源中心煤气调度的电话,提醒进行外供操作。“目前,煤气虽然实现了自动回收,但是如果沟通不及时,同样会影响煤气外供量。”该厂调度室主任刘超说道,与煤气手动回收相比,煤气自动回收需要调度员时刻关注柜位、压力、流量等参数的变化,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极强的责任心。
  该厂采取技术改造、标准化作业和相关工艺参数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8月份实现转炉煤气高效回收利用,煤气外供量较改造前增加6.85立方米/吨钢。
  《中国冶金报》(2019年11月28日 08版八版)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