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以循环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节能环保深度治理工作纪实

2020-09-30 09:08:00

  本报通讯员 刘芳 刘佳宝 马晶晶

  近年来,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围绕打造山东省绿色发展标杆企业和国内城市钢厂绿色发展样板的发展目标,坚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标准化体系,发挥循环经济产业链集群优势,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利用率接近100%,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发电量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二次能源利用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从“先行先试”到“循环为先”
  “与试点前相比,公司吨钢综合能耗降低1.34%,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24.1%,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100%,平均年增效1亿元以上。”该公司能源环保部循环经济室主任李海霞说。
  2014年12月30日,该公司被批准成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建设试点企业,仅用3年时间,不仅建立健全了结构清晰、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而且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调、持续改进的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模式。
  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是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的核心。该公司抓住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机遇,设立试点建设专项资金,成立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推进领导小组,分阶段扎实推进,按步骤实施部署,落实责任到部门和个人,建立公司、厂级、部门、班组的标准化工作网络,并将标准体系的运行纳入基层管理工作考评中,全流程确保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
  为把“试点”做成“亮点”,该公司超前谋划,主动借“智”,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秀模式,通过应用冶炼烟气和废水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工艺、新技术,补充完善标准化工作体系运行的硬实力。同时,该公司开展循环经济宣传培训工作,先后开展培训工作600余场次,18000余人次参加培训,增强了员工标准化意识,提高了工作技能。
  过程管控是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点。为此,该公司结合自身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情况,明确循环经济标准化覆盖范围,构建了包含固体废弃物、水资源梯级利用、煤气资源利用、余热梯级利用、煤化工产品深加工等五大循环链的标准体系,覆盖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全过程,为管理、技术、操作等不同层面开展循环经济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从组织领导到标准贯彻,再到标准化体系的实施和改进,该公司在“先行先试”中坚定树立了“循环为先”的理念,积聚了循环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该公司主持或参与制订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4项、地方标准3项、企业标准636项,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能源消耗大户到近零放散
  钢铁冶金作为传统的长流程工艺企业,会消耗水、电、风等能源介质,也会产生焦炉煤气、高炉煤气等二次能源,是能源消耗大户。“工业节能有着典型的示范效应,吨钢能耗降低0.1个百分点,降本增效可达到500万元以上。”该公司能源环保部能源管理室范新庆说。该公司全盘布局、系统节能,以吨钢能耗为目标,开展能耗攻关行动,层层签订《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目标责任书》,将清洁生产、工序能耗、循环经济、环境友好等指标纳入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目标管理,把节能目标、指标细化分解到每个工序,自上而下形成了四级清洁生产推进网络,引导全员全工序重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
  为全力以赴做好挖潜增效文章,该公司制订了吨钢能源增效10元的挖潜目标,系统编制了《2020年提高能源增效水平实施方案》,组成关键团队,全面推进能源管理模块建设,提高余热余能、煤气、蒸汽、电、水等能源利用效率。针对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系统平衡使用问题,以稳定轧钢产线煤气热值为标准,克服焦炭减产、煤气系统结构变化不利局面,优化煤气系统平衡,继续保持了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近零放散,确保轧钢系统高产稳产。
  围绕提高余热余能发电量,该公司立足全系统、全流程,采取精细优化发电资源的输配调度、改善热力设备运行参数等措施,紧盯型钢转炉、100吨电炉等余热发电重点领域,实施大H型钢和中宽带加热炉蒸汽并网,提高余热余能发电水平。上半年,该公司余热余能回收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转炉、电炉等余热发电量、单位产品发电量均达到历史纪录。
  从传统线性经济模式到循环经济模式
  如何做到既“循环”又“经济”?实现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并举,是众多钢铁企业寻求的答案。近年来,该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集群优势,先后与莱钢集团泰东实业有限公司、鲁碧建材有限公司和粉末冶金公司合作,与之形成了以钢渣处理为核心的冶金渣资源化基地、钢铁粉末生产基地,通过废弃物收集、再利用,把单向流动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线性经济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固体废弃物100%的综合利用。
  为做到既“循环”又“经济”,该公司还巧用“碳足迹”(通常被称为“碳耗用量”,是节能环保的一项重要指标)寻找节能减排的路径。近年来,该公司利用碳排放盘查及核查工作,对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行详细核算,分析钢铁生产能源的消耗状况、特点、问题,并在能源高效利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改善对策。仅2017至2019年,该公司碳排放强度降低5.85%、二氧化碳减排130余万吨。
  此外,立足“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的发展定位,该公司以环境深度治理为抓手,加快实施《环保绩效创A保B行动方案》,集中力量推动“绿化、美化、靓化、净化”工作,打造区域绿色发展新生态,推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今年初以来,该公司研讨论证通过环保项目65个,累计下达投资计划1.95亿元。
  《中国冶金报》(2020年09月30日 08版八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