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笑竹 杨蕊华
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厂吨钢综合能耗降低42%,其中煤气单耗下降10%、氢气单耗降低26%、吨钢转炉煤气回收量提高9.2%……今年1月~8月份,攀钢钒提钒炼钢厂在节能减排方面交出了亮丽答卷。
该厂在长足发展中突破瓶颈制约,把节能减排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快改进管理模式,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成为厂区环境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落实节能减排措施
该厂定期开展检查、及时发布通报、按要求兑现节能减排管理绩效奖励、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管理措施,面对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新目标、新要求,开展了一项项具体行动。
8月27日,该厂生产技术室能源管理主管姜远舸把近期检查发现的蒸汽管道漏气等问题,发布在该厂OA办公系统的“曝光台”栏目。这是他今年初以来发布的第34期能源监察通报。
该厂作为攀钢钒能源使用大户,能源介质有水、电、风、气等,仅气体一类就有煤气、氧气、氮气、氢气、氩气、蒸汽、压缩空气等。因能源种类多、使用点位广、位置分布散,该厂节能减排工作比其他生产单位更具挑战性。
为此,该厂强化了顶层设计,完善节能减排奖惩制度;设立了管理机构,把全流程节能减排任务落实到每名员工、每个岗位;建立了巡查机制,推行能源系统全要素常态化管理。该厂下发了《提钒炼钢厂节能降耗工作方案》《能源管理专项考核细则》等节能减排工作相关办法,开展了连铸机漏水治理、外排水隐患整治等多项厂级专项治理,充分调动了职工节能降耗的主动性、积极性。
技改助力节能降耗
8月27日上午9时30分,在提钒炼钢厂脱硫道口,钢城集团废旧分公司一车间挂吊甲班班长方发明正按照调度指令,接通铁水罐车加盖装置电源,操作遥控器,打开铁水罐上的保温盖,指挥吊车将铁水罐吊运到下一工序。几分钟后,在离他不远处的提钒5号炉前,炉长李军指挥吊车,将这罐铁水缓缓倒入转炉中。至此,这个标号为“18”的铁水罐完成了从高炉到提钒转炉的旅程,实现了“一罐到底”。
“一罐到底”是攀钢钒组织炼铁厂、提钒炼钢厂、物流中心、制造部等单位,协同推进铁钢界面优化攻关的重要成果。它不仅改善了铁水罐容量与转炉容积不匹配的问题,同时大幅减少了铁水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损失。截至目前,该厂提钒工序每吨铁水废钢使用量比工艺优化前增加了10公斤。
在能源二次回收利用方面,近两年,该厂在做好原有5座炼钢转炉煤气回收的基础上,再投入800多万元,实施2座提钒转炉煤气回收项目的技术改造,实现了转炉煤气全回收利用。仅此一项,该厂每年新增效益1000余万元。
今年7月份,该厂1号、2号、3号转炉的污泥脱水系统完成升级改造并投入运行,5台进口高悬梁程控压滤机替代了煤气烘烤干燥装置。完成升级改造后的污泥脱水系统,不仅处理能力提高一倍,而且实现了节能降耗。该系统每年可节约焦炉煤气7.8万吉焦、压缩空气84.6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00吨以上,节约成本190.64万元。
推进节能新技术运用
8月27日下午,在提钒炼钢厂铸钢跨东侧厂房里,一名操作工正在启动蓄热式钢包烘烤系统,对完成大修后的钢包进行烘烤加热。与以往不同的是,钢包沿不再窜出长长的火焰。据该厂设备管理室电气工程师侯军民介绍,为使节能减排取得更大成果,去年引进了蓄热式钢包烘烤节能技术,采用新技术后,钢包烘烤加热效率更高、更节能环保。
该厂还通过对标宝武、北满特钢等同行,大力推进节能新技术运用。2017年,攀钢首套真空水环泵在该厂1号方坯真空处理工序投入运行。用水环泵替代原来蒸汽泵,减少大量高温蒸汽的使用,使蒸汽消耗量同比节省43%,运维成本降低2.76元/吨钢,节能率达53.8%,年节约运行成本440万元。2019年,该厂再次应用水环泵技术,完成了板坯真空处理工序的真空泵系统节能改造。
此外,该厂大力推广使用水泵节能电机,开展除尘风机变频改造、连铸坯火焰切割嘴升级替代,为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该厂正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定推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生产,奋力建设绿色、智慧、幸福钢厂。
《中国冶金报》(2021年10月14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