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双碳”引领下的永钢担当:绿色低碳锻造发展“强引擎”

2022-02-14 17:25:00

  近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双碳”工作顶层设计文件:《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提出了全面构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体系、低碳高效产业结构体系、低碳安全能源利用体系、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低碳城乡建设发展体系、低碳技术创新应用体系、生态碳汇巩固提升体系、绿色低碳转型配套体系八大目标,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描绘了清晰的线路图。
  长期以来,永钢深入学习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为底、逐绿而行、点绿成金,凝聚低碳发展共识,践行“双碳”战略目标,体现着永钢应有的使命担当。
  全面构建低碳高效产业结构体系,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在永钢集团棒材一分厂车间,一根根烧得滚烫的钢铁方坯闪耀着橙色的光芒,缓缓穿过连轧机组;在加热炉内部的监控画面中,无数个形似笔筒的圆形铁柱整齐地“贴”满了炉顶,依稀还能看见烈火灼烧下深褐色的痕迹。“安装这样的‘黑体’元件,能吸收煤气燃烧的热能后,再定向反射到炉内的钢坯上,不仅有效减少煤气消耗,提高加热炉热效率,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棒材一分厂机械设备主任工程师周志军介绍,经过改造的加热炉煤气节约率超8%,生产效率提升5%以上。
  改造加热炉是永钢实打实、高标准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于每一项生产环节的生动实践。 从2008年起,永钢相继投入2.3亿元,建成两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3.5万吨,实现污水零排放;在大气减排上,永钢引进炉窑智能燃烧技术,减少烧钢温度偏差,提高煤气燃烧效率,每年减少4700万立方米烟气排放……永钢围绕生产链配上净化链,加快建设配置各生产环节上的净化设备,强化污染处理能力,以实现超低排放。
  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在处理排放环节的运用,为永钢节能减排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永钢还在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构建实时互联、柔性制造、高效协同的“智能制造”体系。2021年,永钢“特种合金棒材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升级项目”获评“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各类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更实现了生产能耗及碳排放的双下降。
  全面构建低碳技术创新应用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平台,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应用。
  2021年6月,永钢新开发的HRB400cE耐氯离子腐蚀钢筋成功下线,首批50吨钢材将被用于南通当地的沿海海岸工程。“这批钢筋比一般钢筋耐腐蚀性能要高1-2倍,生命周期延长1倍以上,可以有效降低普通钢筋的用量。”永钢集团产品研发中心主任屈小波表示:“控制钢铁行业碳排放最直接的举措就是降低用钢强度,对产品而言就是要研发高强高韧、耐蚀耐磨、长寿命的绿色节能型钢材,控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降低钢材的总消耗量。”
  创新赋能,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永钢自主研发的多类免退火冷镦钢,每吨钢材可为下游用户减少碳排放超0.2吨;非调质钢系列产品应用可节省30%-40%的零件制造能耗......2019年至今,永钢已累计开发18个钢种系列超130个新产品,其中,自主研发的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非调质冷镦钢热轧盘条、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等三款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优质的绿色产品为永钢的品牌赢得了广泛认可。2021(首届)钢铁工业品牌质量发展大会上,永钢获“绿色低碳优秀品牌”荣誉称号。
  全面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深化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积极营造低碳出行氛围。
  2021年4月,永钢率先在苏州地区投用了20辆电动重卡。“电动重卡运输不仅将永钢清洁运输比提升至80%以上,更能帮助企业建立全流程超低排放物流体系,为永钢争创超低排放A类环保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再添动力。”永钢集团副总裁张刘瑜介绍,这批电动重卡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约115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20吨,相当于减少了1087辆私家车排放的二氧化碳。
  自2019年以来,永钢积极进行清洁运输改造,先后新增了LNG自卸车辆、电动重卡等各类符合排放标准的运输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共313辆。2021年上半年,永钢完成有组织排放和清洁运输方面的超低排放现场评估验收和公示,成为江苏省首批通过两项超低排放认定的长流程钢铁企业之一,同年9月,顺利通过无组织排放验收。
  多年来,企业相继获得“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气候领袖企业”等认定。
  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目前,永钢已设立了“碳达峰、碳中和”管理机构,建立碳排放监测系统和碳排放管理办法及体系,实现对能源消耗、碳排放情况的实时监测、分析、预警。永卓控股总裁、永钢集团总裁吴毅表示:“‘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努力扛起使命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各项工作,助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来源:永钢集团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