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以水为墨,绘就“绿色鞍钢”美丽画卷

2022-04-27 18:32:00

  炉外精炼顺畅,铸机运转不停,轧机高效迅捷……鞍钢集团各个基地、各条产线内,设备昼夜不息、周而复始地工作着。
  面对复杂庞大而又热气蒸腾的设备群,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是谁带走设备运行中产生的多余热量,保护它们的正常运转?
  答案是:水
  水资源对钢铁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鞍钢集团持续强化水资源管理工作,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展节水减排设备改造,同时加强科研攻关、严格管控制度,不断以水为墨,绘就“绿色鞍钢”的美丽画卷。
  无限循环让每一滴水都实现“物尽其用”
  来到鞍钢股份能源管控中心新水池前,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水面,厂区和蓝天相映成趣,不少职工都会在工余时间到这里拍照。
  “这是鞍钢外采新水在厂区‘集合’的第一站。2002年开始兴建的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就像为水的输送修建了一条条‘高速公路’,彼此连通,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在新水池作短暂‘停留’后,工作人员将根据需要,将新水送到厂区内不同的生产厂,用作不同的用途。”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环境保护研发团队科研人员陈鹏向记者介绍道。
  减量使用、降压运行、废水回用、多元混合……经过连续多年的工艺优化和管控,目前,鞍山钢铁吨钢耗新水、水的循环利用率已经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厂内的水绝大部分可以循环利用,取自水源地的新水只作为补充,弥补系统的少量损耗。
  鞍山钢铁对企业内部用水实行以“废水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为核心的循环利用,构建和完善了一整套庞大的“体内循环”,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如果说,“大循环”回收处理着绝大部分的生产生活废水,那镶嵌入各个生产厂矿、各条生产线上的近百个“小循环”系统,则是企业“体内循环”的重要补充。
  鞍山钢铁坚持“逢修必改”,所有设备大修、技术改造和新上生产线都要经过节水论证,持之以恒推进建设“小循环”水处理系统。目前,该公司已形成了“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整体“大循环”与局部“小循环”交织的用水格局。
  攀钢矿业新白马公司浓缩池。
  攀钢建立了企业浊循环水系统、净循环水系统、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及在线监测工作制度。攀钢钒、攀钢钒钛、西昌钢钒等主要生产单位实施生产排水、生活排水、雨水排水“三网分离”措施,实现分质回收利用。
  本钢推进43项污水“零排放”工程落地生根。本着“源头减量、再循环、再利用”治理原则,本钢实施“零排放”工程,包括废水源头治理减量化工程、废水处理再循环再利用工程、特殊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3个部分,保障资源充分合理利用。
  为提高水的使用效率,鞍钢集团还创造性地探索了多水源合理配比的用水方式,通过混合使用地下水、水库水、回用水和除盐水等多种水源,有效减低取水量。
  变废为宝是“终点”也是“起点”
  站在并排而行、飞速转动的螺旋提升泵前,浑浊的工业废水被引流向高处,经由一次沉淀池、二次澄清池、移动罩滤池等环节,变得越来越清澈、越来越干净……预处理系统结束后,经过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的污水可达到鞍钢工业净环水标准。“完美变身”后的汩汩净环水将通过管道再次进入生产环节,继续发挥作用。
  这些变化都是在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设计处理能力22万吨的西大沟废水处理中心实现的。
  鞍钢股份能源管控中心西大沟作业区职工黄观君告诉记者,他们有三套工艺先进、流程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日夜不息将来自焦化、炼铁等环节的生产生活废水转化为不同等级水质的水源,重新注入大生产的脉搏。
  这里是鞍山钢铁生产生活废水的“终点”,也是“大循环”系统“变废为宝”的起点。在这里,污水迈开流动的“脚步”,从黑如墨汁的废水蜕变成可以直接饮用的一级除盐水。
  “污水处理后和自来水无异,还可以饮用呢!”黄观君骄傲地说。在取样处,他随意打开几支水管,流淌出的水果然如家中所用自来水一样,清澈、透亮,没有一点儿杂质。“这里的除盐系统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法处理技术,处理后的水叫‘一级除盐水’,主要向对水质要求更高的用户提供。”黄观君说。
  目前,鞍山钢铁区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都能被重新使用,有的用来给矿山选矿,有的可以进入净环水系统,有的则进一步处理成中水回用到新水系统。
  本钢节水措施见成效。
  在本钢板材冷轧厂三冷轧工序的废水最终排放池,池水清澈见底,鲤鱼欢快地游来游去,“与去年相比,鱼不仅多了,也长大了。”
  “这套配合产线的废水处理及回用水再利用的公辅设施,在三冷轧工序建设之初就配套上马,如今循环水被重复利用,年回收量达到20万吨。”该厂桥北工业园区三冷轧工序废水处理站站长李争志说。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金沙江畔,攀钢也在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从2005年开始,攀钢先后建立焦化酚氰废水处理系统、初期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等污水综合处理设施,配套完成所有厂区外排口废水收集处理及回用,实现了厂区绿化微灌或滴灌,解决钒产业生产过程中高氨氮、高钠盐废水处理难题,氧化钒生产废水“零排放”,攀钢钒钛攀枝花钒制品分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钒生产“废水零排放”的企业;西昌钢钒、海绵钛工序、燃煤发电厂等基地或重点工序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
  “后卫”变“前锋”“用水大户”交出“绿色答卷”
  近几年,鞍钢集团深刻认识到,要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必须深挖潜力,压缩生产成本。“能源”这个一度作为保产存在、“隐身”在大生产背后的“配角”,成为追求运行成本最低化的重要课题,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鞍钢集团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强化水资源经营管理意识,以稳定生产为基础,以有效回收、合理调配、高效利用为抓手,从流动的水资源中挖掘出座座“金山”,“用水大户”们纷纷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绿色答卷”。
  鞍山钢铁鞍山区域工业新水系统供水泵站主要分布于主厂区西部与北部,其地理位置特点导致新水管网西部与北部压力偏高,东、南地区压力偏低,管网压力不均衡成了制约新水管网高效运行的主要问题。为确保末端用户用水,西部与北部供水管网系统要在过高压力运行下,能耗大,具有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环境保护研发团队和鞍钢股份能源管控中心技术人员、鞍钢集团工程技术公司的设计人员开展联合攻关,最终确定了新水系统的改造策略,即通过改造主厂区东南部已停用的南山储水槽作为高位储水池,充分利用其落差势能,对东南部低压区用户进行补水来调节管网系统中的流量和水压。南山储水槽正式“翻新”投运后,起到了新水系统保安水源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厂区东部和南部压力状况,实现均衡新水管网压力、减少管网漏损、节水减排的预期目标,每年节约新水总量500余万吨。
  近五年时间里,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鞍山钢铁厂区新水用量反而同比减少,实现了从“用水大户”到“节能先锋”的华丽转变。
  这只是鞍钢集团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一个缩影。
  鞍本重组以来,本钢北营能源管控中心积极推行以利润核算为中心的模式,合理规划运行方式,根据季节变化特点,做好水系统内部保产平衡供水工作。
  攀钢钒工业废水养活了观赏鱼。
  攀钢积极采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利用高炉除尘湿法改干法、焦化干法熄焦替代湿法熄焦等先进技术,推进节水重点技术项目改造,在新建项目上同步实施节水工艺和污水治理措施,把住源头用水总量。
滴水点墨,描摹出碧水青山绵延不绝。未来,鞍钢集团将继续坚持绿色制造、低碳发展,研发应用低碳冶金技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绿色鞍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鞍钢力量。 

来源:兰格钢铁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