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中晶环境:推进负碳生态体系建设 守护绿水青山美丽家园

2022-06-09 10:41:00

  本报记者 李倩
  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为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我国将今年的环境日主题确定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自成立以来,中晶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晶环境”)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沿着负碳生态体系构建方向,为了守护绿水青山美丽家园,不断前行。
  大智慧平台创新发展
  坚守战略,不忘初心。近年来,中晶环境认真贯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秉持“激情创新,高效执行,言信行直”的价值观,致力于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改善之间的最佳平衡,促进高水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
  中晶环境作为一家深耕环保行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直以来积极践行“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企业使命,积极为我国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做贡献。2022年3月8日,童裳慧董事长发表了《碳中和改变世界 负碳经济重塑未来》一文,围绕我国“双碳”工作总体要求,在负碳技术创新和负碳生态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负碳生态产业园方面,中晶负碳生态产业园将工业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回收、利用,转化为新的碳资源化产品;在生物质利用和生物炭固碳技术方面,城康资源利用城市污泥、餐厨废物、生物质等固废,生产制造氢能源及石墨烯、炭黑等纳米碳材料,同时生产炭基催化剂或生物炭;在碳资源化利用方面,中晶环境积极探索利用工业废水回收二氧化碳生产纳米碳酸盐技术,整个过程完全利用烧结机废热生产,没有其他能源消耗、资源消耗。
  在致力于用固废资源化技术及环境功能材料实现污染物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商业化及美丽中国的建设路上,中晶环境深感任重道远,正踔厉前行。
  持之以恒开展技术研发
  执着创新,创造价值。自成立以来,中晶环境就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充满活力的研发团队及经验丰富的设计团队,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治理技术创新队伍,在环境治理领域完成过多项创新设计及工程项目。中晶环境设计研发团队拥有众多研发成果及发明专利。截至2022年5月底,中晶环境体系拥有专利2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100余件、国外发明专利10件。此外,中晶环境在申请中的专利有100余件。中晶环境参与完成的“钢铁烟气超低排放多功能耦合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我国环保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技术创新的起点是环境治理的痛点难点,技术创新的终点是环境治理的成效和成果。中晶环境的治理技术创新与治理成功实践不仅体现了中晶环境技术研发所创造的治理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更加坚定了中晶人通过环境治理建设更加美好未来的决心和信心。未来,中晶环境会继续以推进负碳生态体系构建的方式守护绿水青山美丽家园,为共建美丽中国、美丽世界贡献一份环保人应有的力量。
  中晶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众志成城,奋斗自强。中晶环境全体员工心怀梦想,志存高远。中晶环境将会在我国“双碳”发展目标的背景下,在我国环境治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时刻,从成熟市场寻找事物发展规律,从成功企业寻找市场发展趋势,从国外企业发展历程看中国企业的未来,探寻中国环保企业发展路径和重点领域,以前瞻性的眼光及脚踏实地的研发精神让中晶环境这艘“战舰”调整航向。
  2021年7月30日,童裳慧董事长将环境功能材料、智慧运维、VOCs、固废无害化资源化商业化等重点业务领域明确为该公司创新发展战略方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平台,明确了该公司运维专家、生态管家的角色定位,稳健灵活地实现了中晶环境的战略升级。从战略转型到与淮北市烈山区政府签订总投资金额为10亿元的负碳新材料基地投资合作战略协议、与邯郸市曲周县人民政府签署总投资金额为8.5亿元的负碳新材料基地的投资建设协议的业务落地,中晶人以实际行动展示出大力推进负碳生态体系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社会各界一直高度关注中晶环境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创新发展,2021年6月10日,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DWS)完成对中晶环境的投资,表明了国际资本对中晶环境在环保领域技术创新的高度认可。
  展望未来,信心满怀。中晶环境所提供的4000-360-365热线服务,寓意着公司360度全方位、365天全天候地秉持“6·5”环境日的环保信念,为客户提供富有技术含量的环境治理服务。未来,中晶环境将不断发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创新优势,大力推进负碳技术研发,积极助推负碳经济发展,创新引领负碳生态建设,在推动绿色低碳科技革命进程中勇于担责、锐意进取,用高新技术企业的使命担当,力争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目标中,早日实现“天下无废,负碳生态”的美好愿景,在我国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及推进生态环保全民行动等进程中,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