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纵横焦化:绿色成为创新发展的新名片

2022-10-20 08:44:00

  本报通讯员 赵宇秋
  秋高气爽,天蓝云淡,近日,走进河北纵横集团丰南钢铁有限公司焦化厂,绿树环绕、芳草萋萋,厂房墙体彩绘栩栩如生,与自然风景浑然一体。以前,黑、乱、脏是纵横焦化的代名词;近年来,纵横焦化通过环境治理等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绿色已成为企业最靓丽的底色。
  贯彻污染防治理念
  该公司按照“面向未来,打造绿色低碳、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焦化强企”的原则,总投资23多亿元,建设2座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型70孔7.65米炭化室复热式顶装焦炉,并配套建设了备煤、干熄焦、煤气净化、烟气脱硫脱硝、干熄焦余热回收发电、污水深度处理等公辅和环保设施。该公司化产回收系统设置了焦油氨水分离、脱硫、硫铵制取和粗苯回收等工序,形成了“煤-焦-电-化”循环一体化生产工艺,筑牢了发展根基。
  该焦炉填补了国内7米以上焦炉的空白,为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起到了示范作用。该焦炉具有单侧烟道、双联火道、蓄热室分格、贫煤气及空气分段供入、炉体结构严密、加热均匀的优点。同时,该焦炉熄焦采用“惰性气体全干熄焦工艺”,不仅能够减少焦炭裂纹,增强焦炭强度,保证粒度均匀,降低焦炭水含量,全面提高焦炭质量,每年还可节约湿熄焦用水近150万吨。
  在环保治理上,该公司深入贯彻“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污染防治理念,环保投入占总投资的27%以上,建有万吨级储配煤一体化筒仓16座,受煤坑全封闭,进口设置车道抑尘棚,内部配备雾炮抑尘设施和鹰眼监控系统,卸煤过程中二者智能联动,实现精准快速抑尘。该公司废气采用“半干法脱硫+低温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工艺,污染物颗粒浓度≤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13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90毫克/立方米,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标准要求。该公司配备10套VOC空气质量监测微站,实时监测VOC排放水平,实现污染物快速溯源,精准管控。该公司污水采用“生化处理+深度处理+浓水脱色除味+浓水深度处理”工艺,污水池采取全封闭加盖措施,并配备污水恶臭治理系统及酸洗、碱洗设备设施,实现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零排放;处理后的水满足焦化生产循环使用,而浓盐水输送至炼钢用于钢渣热焖,做到污水零排放;除此之外,生化和物化污泥全部供烧结使用,实现变废为宝。
  该公司焦炉荒煤气中含有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若不对其进行脱除,不仅会腐蚀生产设备,而且污染环境。为此,该公司采用HPF法脱硫+湿法两转两吸制酸搭配工艺路线,对含有二氧化硫的烟气经过两次转化和两次吸收生产成品硫酸,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困扰焦化行业的低品质硫膏、脱硫副产品回收利用和脱硫废液的处理难题,而且硫酸返回硫铵系统,年可生产硫酸铵约2.15万吨,创效1291万元,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助力清洁生产
  该公司在做好增产增效、节能减排的同时,充分发挥干部员工的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在优化操作规程和工艺改进创新上狠下功夫,陆续将多项新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一是通过反复摸索,采取延长焦炭在干熄炉外停留时间、优化风机高速运转时间等一系列措施,解决了干熄炉装焦过程中冒烟的难题,成为国内首家干熄炉装焦过程近零排放的企业。二是焦炉上升管盖加装自动打开和点火装置,杜绝了打盖点火冒烟的情况,不仅杜绝了无组织排放,而且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三是增加焦炉自动测温功能,实时监测炉温变化,对稳定炉温、节能降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焦炭质量的稳定性。四是煤气净化系统采用VOC回收工艺,循环引入焦炉助燃,杜绝废气无组织排放,助力清洁生产。五是焦炉上升管余热全回收,通过将730摄氏度~850摄氏度的荒煤气引入上升管蒸发器降温,可回收4.0兆帕饱和蒸汽约20万吨/年,部分用于加热贫油和富油,取代煤气燃烧加热贫油、富油的管式炉工艺,没有废气排放,而且剩余蒸汽输送至公司蒸汽管网,实现热能利用最大化。六是干熄焦环境除尘站由脱硫除尘一体化工艺优化为先除尘、再脱硫,使除尘灰和脱硫灰彻底分离,除尘灰回收供烧结再利用,降低了脱硫灰处置费用,同时药剂使用量明显减少。
  该公司通过环境深度治理、管理优化提升等措施的有效实施,实现了地面无积尘、生产无噪音、现场无异味、排放无烟尘,绿色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未来,该公司将继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对标行业一流,瞄准先进指标不放松,找差距、补短板,持续提升能效水平,为创建绿色环保、安全稳定、节能降耗、高质高效的国内一流焦化强企努力奋斗。
  《中国冶金报》(2022年10月20日 08版八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