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祥林 通讯员 杨子昂
2023年,鞍钢集团攀钢深入开展极致能效工程,不断提升装备节能极致化水平,淘汰落后机电设备9351台,全年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2千克标准煤,吨钢碳排放强度降低100千克,走出了一条极致能效之路,助力攀钢节能降本增效跑赢大盘。
强化顶层设计
推动能效管理极致化
攀钢结合生产经营实际,聚焦钢铁主要生产工序,按照《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制订了《攀钢极致能效三年达标方案》,编制《2023—2025年节能规划》,涵盖108个节能项目。
攀钢成立极致能效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建立跟踪落实通报、季度例会制度以及督导机制,加大能源监察力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完善能源成本核算与奖惩体系,督导各单位按能源体系评审要求,将能源绩效参数落实到生产一线;加强能源信息化建设,已建成攀钢钒、矿业公司、攀长特片区能源管控系统。
聚焦重点领域
产线工艺节能极致化
普钢板块是耗能重点领域,攀钢普钢板块充分发挥一体化管控优势,编制《攀钢钒公司2023—2025年节能规划》,推动产线工艺节能极致化。
2023年,攀钢普钢板块通过优化原燃料结构等措施,燃料比同比降低13千克/吨铁,实施攀钢钒一期高炉电鼓改造、铁包蓄热式自动烘烤技术改造等10项重点节能减碳项目,全年吨钢碳排放强度降低100千克,吨钢综合能耗较计划减少3千克标准煤;烧结工序通过优化配矿结构等措施,持续降低工序能耗;高炉工序通过强化工艺操作等系列措施,实现经济冶炼,攀枝花、西昌基地2023年高炉利用系数均创历史新高;炼钢转炉工序推广铁水一罐到底、铸坯热装热送、在线热处理等技术,突破钢铁生产流程工序界面技术,铸坯热装热送率达78%,吨钢综合能耗持续降低;轧钢工序实施“集停集轧”、集约化生产、提高热送热装率等措施,轧机作业率、工序能耗等指标持续改善。
聚焦二次能源
余热余能利用极致化
1月8日,在攀钢钒能动分公司100兆瓦余热余能利用发电二期工程项目现场,该公司升级发展项目负责人胡锋说道:“这是攀钢优化二次能源综合利用的重点项目,目前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我们正努力确保机组早日投入运行,快速达产达效,进一步提升能源转换效率。”
2023年,攀钢普钢板块大力推广焦化上升管、烧结低温段、电炉烟气、闪干和循环冷却水等余热回收项目,“吃干榨尽”余热余能;西昌基地年回收余热蒸汽约10万吨,全年光伏发电量达2189万千瓦时;攀钢股份公司钛冶炼工序实施回收水改造,全年利用回收水浇渣的比例达50%以上;攀枝花钒制品分公司通过改造带式过滤机淋洗方式,每年可有效减少用水量1500多立方米。
未来,攀钢将以极致能效工程为抓手,以低碳发展规划和节能规划为引领,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量、末端治理管控模式,聚焦“能源成本、履约能力、绿色营销”3项重点工作,全面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