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压降能源成本的进阶突围
——张宣科技在集约高效生产模式下降低能源成本侧记

2024-11-28 08:43:00

  王杨 马薇
  今年以来,河钢集团张宣科技以“推动产品质量提升,增强成本控制能力”为立足点,从管理、技术、操作等方面精准施策,加大各工艺工序能源管控力度,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围绕制约产线质量效益提升的瓶颈问题开展协同攻关,全力推动降本降费、提质增效工作取得新突破。今年第3季度,张宣科技吨钢外购能源成本为670.98元,较上半年降低142.34元。
  开展专项检查督导
  多路径加强电力管控
  近日,该公司设备能源部电气系统负责人张帅牵头组建动力能源攻关专项检查组,围绕公辅系统第4季度较9月份吨钢降本50元的目标,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启了新一轮成本压降。
  “目前,我公司95%以上的设备都是用电设备,根据以往数据分析,在所有能源成本中外购电成本占比最大,如何把设备电耗降下来,是实现此次降本目标的关键所在。”攻关动员会上,张帅强调。随着明确了下一步攻关目标、攻关措施和责任人,攻关队员深入各产线制订具体降耗措施和督导落实,针对压缩空气供应与使用气量不匹配造成运行成本高的问题,开展移机节能改造,实现吨钢外购电成本降低2.8元,收获了第4季度降本降费的第一桶金。
  工作成效的取得得益于前期扎实的工作基础。今年以来,该公司围绕集约高效、低成本生产组织模式,深化精细化管理,科学优化排产计划,严格按照“避峰就谷”组织生产,合理将换品种检修安排在尖峰和峰段时段,供电系统利用谷段对变压器进行定期空载,累计节约电费约4345万元。该公司还成立电炉吨钢电耗降低攻关小组,从电炉冶炼工序、设备经济运行、220kV站功率因数奖励、基本电费方式等方面开展工作,截至9月份,电炉吨钢电耗最低降至571千瓦时,较去年下半年吨钢电耗减少75千瓦时。
  组织协调产线联动
  全方位统筹燃气平衡
  “根据统计分析,本周吨钢外购天然气成本较上周环比降低18.68元。”10月17日,在张宣科技早调会上,该公司设备能源部部长张强汇报道。
  早在第3季度初,降本目标明确后,根据公司集约高效生产组织模式变化,该部把做好燃气能源介质的平衡利用作为降低吨钢外购燃气成本的关键一环,密切关注焦炉煤气管网运行压力,满足焦炉生产及氢冶金产线煤气需求;同时,精准把握氢冶金系统停机检修时间,及时安排锅炉、发电机启机,确保焦炉煤气在氢冶金与锅炉、发电系统之间平稳“传递交接”。
  “我们利用球团停产检修的机会,在电炉烤包工序改用焦炉煤气,天然气消耗由日均7.83万立方米降至0.88万立方米,周外购天然气吨钢成本环比降低18.68元。”感受着集“点滴之力”,汇聚降本“波澜”的喜悦,该部燃气系统负责人李佳彪充满成就感。
  据了解,为降低轧线生产成本,该公司组织实施型材、大棒加热炉燃烧系统改造,使所有轧线同时具备使用焦炉煤气和天然气的能力。改造完成后,5月-9月份大棒、型材产线共使用焦炉煤气量1002.41万立方米,节约外购天然气费用约1446.33万元。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多举措节约用水
  “型材产线冷床喷雾改造完成,预计吨材耗水可降低0.1立方米。”10月18日,设备能源部水系统负责人许钊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发送到该公司动力能源系统管理团队群。
  0.1立方米水也是成本,“一切可挖的成本都不能放过”,这是该部一直坚持的降本理念。此次改造中,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前提下,降本攻关小组发挥专业技能,通过增加控制阀门、电气检测元件、程序连锁等设备设施,根据生产需要及时调整冷床喷水用量,降低水资源消耗,单月实现吨钢外购新水成本降低0.25元。
  制约用水成本降低的因素很多,但治水节水的步伐从未停止。今年初以来,该公司通过组织三棒工序降水耗攻关,将三棒纤维球过滤器、承压一体化、电炉净环旁滤反洗退水全部回收至棒材浊环系统串级使用,保证浊环系统无补水;同时,杜绝净环系统溢流,改造后日均降低工业水用量300立方米;组织氢冶金产线将CO2脱除系统贫液泵、回流泵等9台水泵机封冷却水回收至QCW(检测控制水质)系统,将脱氨系统蒸汽冷凝水回收至CW(冷却循环)系统串级使用,日均减少工业水用量100立方米;通过水质督导检查、水质抽查等手段,确保污水回收水质达标,逐步减少工业水制除盐水和添加稀释水用量。从6月份起,该公司污水回用率由59%逐步提升至67%,日降低新水采用约1000立方米,多举措推动能源消耗持续“瘦身”。
  《中国冶金报》(2024年11月28日 08版八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