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任丽娟
近年来,河南钢铁集团信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信钢”)固体废物资源化业务创收2.3亿元。该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产业链协同为抓手,深耕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领域,成功破解钢渣、除尘灰等工业固体废物处理难题,走出了一条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技术破局 从“工业包袱”到“绿色财富”
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期,信钢直面每年产生约120万吨固体废物的严峻挑战,以钢渣、高炉水渣处理等核心难题为突破口,联合高校科研团队,突破钢渣稳定性控制、高炉渣活性激发等关键技术瓶颈。该公司积极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将高炉水渣、钢渣等固体废物直接输送至微粉作业部,经过研磨、筛选等二次加工,制成高性能建筑材料;将含铁较多的氧化铁皮精准分拣后投入烧结工艺,使含铁元素实现循环再利用。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效降低了固体废物堆存压力,还构建起“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体系,让昔日令人头疼的工业废弃物,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宝贵财富。
模式创新 构建区域循环经济生态圈
信钢积极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以“钢厂+”模式打破产业边界,与周边建材、环保企业深度协同。该公司依托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优势,根据下游企业需求,定向供应由固体废物制作的新型建材原料,联合开发低碳水泥、环保砌块等绿色建材产品,有效促进建筑行业降碳转型。该公司配套建设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固体废物从产生、运输到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大幅提升资源流转效率。这种跨产业协作模式既降低厂区固体废物堆存压力,又带动区域资源高效循环的产业生态形成。
持续完善 绿色转型再升级
尽管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区域循环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信钢仍清醒认识到自身当前面临产业化成本高、标准体系待完善等挑战。对此,该公司锚定更高目标,制订系统性升级规划:一方面,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引入智能化管控系统,对炼钢、烧结等核心工序进行节能降碳改造;另一方面,深化固体废物资源化梯级利用研究,探索将钢渣用于道路基层材料、水渣制备高端矿物掺合料等高附加值领域,推动资源利用从“能用尽用”向“优用精用”转变,努力实现绿色转型再升级。
《中国冶金报》(2025年06月12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