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晓曦)近日,本钢建设公司机动车尾气治理M站正式投运,填补了本溪市移动污染源治理领域的空白。把工业基因融入到环保创新,该站成为了本钢在城市蓝天保卫战的重要落子,为该公司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按下“加速键”。
M站全称汽车排放污染治理维护站,相当于为车辆尾气治理开设的专科门诊。该站点配备红外摄像尾气分析仪、车载诊断系统等精密检测仪器,能在5分钟内完成车辆尾气成分检测。
在传统车辆年检中,约15%的机动车因尾气超标需要返厂维修,而M站的闭环管理模式大大缩短了“检测—维修—复检”流程。经M站治理的柴油车,尾气颗粒物排放量平均下降82%,相当于每辆车每年减少排放1.5公斤微尘。
本钢建设公司聚焦机动车尾气全流程治理,以DPF/SCR(柴油颗粒过滤器/选择性催化还原器)协同技术与智慧运维体系,全力打造低碳运输生态。该公司引进先进检测设备,先后派遣6名汽车维修技师接受尾气后处理系统培训。目前,该站已具备2000辆次的尾气处理能力,可满足本溪市高排放车辆集中治理需求。
据悉,本钢建设公司将积极推动I/M(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与维护)制度高效落地,进一步扩大检测服务对象,面向本钢内部运输车辆及职工私家车辆开展尾气治理业务,为持续改善当地环境空气质量贡献力量。
《中国冶金报》(2025年07月10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