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上半年,武钢有限有组织超低排放每小时均值达标率为99.98%,清洁运输比例达86.8%,优于95%和80%的管控目标。今年初以来,武钢有限主动适应新阶段环保工作要求,全流程推动固废治理、废气治理、污水治理、厂容绿化等“四个标准化”管理,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环保管控能力。
推进超低排放评价标准化,打造超低排放一流企业。该公司结合行业标杆水平、政策管理趋势,在环保工作方面建立了工序自评、厂部互评、公司总评的分层评价机制。该公司通过规范的标准化管理牵引各二级单位推动各工序环保治理,还顺利完成了1号~6号焦炉烟囱废气净化系统改造,推动了焦化超低排放改造向前迈进,为打造超低排放一流企业夯实了基础。
推进废水治理标准化,提升废水治理能力。该公司通过不断完善《异常来水标准化溯源流程》等标准和规程,推动了废水治理提档升级。在标准化管控中,该公司大力推进焦化废水源头减量及循环水排污水系统优化,使焦化综合废水外排水量稳定控制在每小时150立方米以内;同时依托标准化的井盖地图,实施雨污分流缺陷整改,完成轧钢片区冷轧方沟及热轧方沟排水溯源,共发现30处异常排水点,减少排水量达每小时135立方米。该公司通过强化废水末端治理,逐步恢复生化废水治理设施功能,大幅提升生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全面满足生化水质稳定冲渣标准。该公司通过开展工业港水站来水质量标准化排水稽查,封堵了周边2个违规排污口,履行了在长江大保护中的责任担当。
推进固废治理标准化,助力“无废集团”创建。该公司建立了《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标准化建设情况评价标准》,在标准方案牵引下,有效提升了固废治理能力。该公司通过加大连铸余渣回用、减少熔剂、脱硫渣扒铁等途径,钢渣比同比降低1.76公斤,固废生产强度同比下降3.2%,最大程度实现了固废源头减量。上半年,该公司危废内部协同处理5927吨,返回生产率达78%,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固废利用处置最优化;钢渣、水渣等产品化外销142.49万吨,产品化出厂率达100%,实现了资源再生产品化。该公司以炼钢厂为试点,打造危险废物示范暂存点,实现了危废储存设施建设标准化,为中国宝武建设“无废集团”贡献了力量。
推进厂容绿化管理标准化,持续改善厂区环境。该公司通过严格厂容审批、退场销项管理,按标准清退临时设施30处,厂区临时设施数量同比下降29%。该公司通过深化绿化养护工单制度标准化管理,增加修剪、浇灌水频次,巩固养护面积583万平方米,提升薄弱区域养护面积14.6万平方米。该公司通过推进绿化项目标准化管理,从节点达标、施工质量、项目验收、项目后评价4个维度强化项目标准化管理,完成了34个项目验收及评价,项目进度达标率同比提高7.2%。该公司通过绿化养护标准化管理,使厂区新增绿化面积0.35万平方米,厂区绿化覆盖率达36.08%,在钢铁行业处于前列。 (邹汉平)
《中国冶金报》(2025年08月14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