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芳 通讯员薛嵩)上半年,山钢股份能源动力厂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加强能源管控,实现自发电量稳步增长,顺利实现“双过半”目标。其中,上半年,该厂累计发电16.27亿千瓦时,超计划4470万千瓦时;6月份吨铁发电量为370.09千瓦时,创今年以来最高水平。上半年,该厂实现精益项目创效4467万元,成本挖潜1527.56万元。
山钢股份能源动力厂紧扣“发电量提升1亿千瓦时”年度攻坚目标,将生产指标科学分解、层层落实。“我们运用系统思维,动态优化运行,努力把每千瓦时电能的潜力都挖掘出来。”生产技术室负责人魏传波介绍,该厂实施“多劳多得”激励机制与“日清日结”对标机制,将关键指标完成情况与职工绩效收入紧密挂钩,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同时,大力开展“发电红旗机组竞赛”与“班组精益夺标竞赛”,激励各机组紧盯负荷率、故障率等关键指标,主动优化运行参数。上半年,该厂70兆瓦发电机组通过精准检修,锅炉效率提升2.8%,每年可增加发电量4600万千瓦时。
山钢股份能源动力厂锚定智能化、数智化转型目标,深入实施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战略。在今年科技周活动中,该厂集中发布创新项目37项,形成84项问题配档清单,动态更新了3329项技术标准。该厂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应用,依托专业学会平台,聚焦余热发电效率提升、制氧系统降本增效等关键领域,精准设立攻关项目44项,目前正在全面实施。
面对成本压力,山钢股份能源动力厂聚焦优化工序能耗、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等核心环节,将燃气消耗、蒸汽消耗、水资源消耗等20项关键指标层层分解,依托动态监测,进行精准控制;科学优化检修计划,合理分配煤气资源,优化运行模式,有效压降煤气成本;强化水系统全链条效益分析,持续优化流程,确保产量增长与能耗动态平衡;严格管控外委项目,杜绝无计划外委。截至目前,该厂已顺利完成黄前50兆瓦发电机大修等10项自主维修,外委项目替代率达93%。
针对反送电增加用电成本的问题,山钢股份能源动力厂系统性优化反送电控制模型,通过实施负荷智能调度等关键举措,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压降了综合用电成本;以精益管理推动降本增效,建立“大项目推进机制”,着力推进3项公司级、2项厂级重点项目以及23项车间级精益项目建设。
《中国冶金报》(2025年08月14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