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企业动态

韶钢高效有序推动智慧制造项目建设

2020-08-27 14:56:00

  今年以来,中国宝武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简称韶钢)坚持以“顶层设计、总体策划、统筹协调”为基本工作原则,坚持项目滚动评审、月度例会与专题汇报会工作机制,上下同欲,加强沟通与协调,常态化推动智慧制造项目建设。公司全年正在实施智慧制造项目73项,已热试40项,项目准点率96%。

  韶钢采取多项措施,推进智慧制造项目按计划节点准时投运。

  ——按照韶钢智慧制造管理工作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按季度对各单位智慧制造工作进行评价、排名、发布,促进智慧制造基础管理工作形成良好局面。

  ——制定下发智慧制造专项劳动竞赛方案,明确竞赛目标如年度完成智慧制造项目数及准点率,并将指标分解至相关单位,推进公司智慧制造项目按计划节点准时投运。

  ——加强与宝信、宝钢工程、宝武智维、宝武水务、中冶赛迪、西门子、阿里云、百度等专业部门进行技术交流,不断拓展智慧制造思路,学习了解当前各项智能制造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成功的行业应用案例,促进项目寻源和发掘,推进项目实施落地。

  ——根据中国宝武2020年1月“绿色发展与智慧制造现场会”精神及2020年智慧制造推进要求,4月14日召开推进会,下发“四个一律”管理要求通知,对各单位开展工作辅导,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投资管理部(智慧制造办公室)是智慧制造工作推进综合管理部门;制造管理部负责“操作室一律集中”指数的归口管理,负责智慧中心“一贯制”总体策划;设备管理部负责“岗位操作一律机器人”、“运维一律远程”指数的归口管理;运营改善部负责“服务环节一律上线”指数的归口管理;炼铁厂、炼钢厂、特轧厂等单位负责各自单位对应指数提升、相关智慧制造项目策划并组织实施,实时在“工程项目管理系统”4A指数模块更新指数变化实绩。

  公司以智慧制造“四个一律”为抓手,聚焦远程集控、设备智能运维等重点项目,集中精力推进今年计划完成的17个主要项目,深入推进智慧制造。

  持续深入推动建设韶钢智慧中心,建设智慧中心2.0:轧钢一体化管控以各条产线为载体,按照工艺流程特点进行现场改造升级、远程集中操控、轧钢一体化智能管控三位一体的轧钢智慧制造建设,实现模块化工位配置、轧钢精益化生产管控、“集-散”联动保障体系和现场智能化装备升级,上半年完成棒材和加热炉集控实现人工智能赋能轧钢生产,行业内首套轧钢智慧感知系统上线;加热制度寻找加热炉历史最优的加热制度,辅助提高钢坯加热质量并降低燃料单耗,智能筛选加热异常样本,智能推荐最优加热制度及最优历史曲线,加热钢坯断面温差降低1°C,燃气单耗下降4.4%。

  持续深入推动建设韶钢智慧中心,策划智慧中心3.0(炼钢集控)项目,不断丰富韶钢智慧中心内涵,提升操作室一律集中化水平,进一步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5月13日,召开方案初步评审会,对智慧中心各岛功能分配重新优化设计,体现以铁、钢、轧为主线的整体布局。

  设备远程智慧运维管控系统上线,集成“硬传感器”+“软性传感器”等智能传感技术构建了高线设备状态数据信号采集层,以“智维工程师”、“诊断工程师”和“维检团队”为智能运维核心角色,构建了数据驱动的“数据采集、智能诊断、状态可视、决策维修、方案推送、远程指导”等功能的设备智能运维系统;突破“地域”、“时空”、“人员”的限制,实现了7×24h全流程、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设备远程智慧运维管控;根据“设备状态趋势”变化自动推送相关运维活动任务,支撑预知状态维修模式,助推设备管理变革。

  实施5G工业物联网平台建设项目,属地部署中国移动OneNet物联网平台,建设韶钢5G+边缘云专网,互联网云平台下沉韶钢本地5G网络边缘,实现数据不出厂,提供低时延、高可靠服务,开展5G联合创新应用实验,打造韶钢智慧制造新亮点。

  烧结燃料水分及粒度在线自动检测投入使用,国内首创水分粒度全自动检测、数据自动汇总,一键查看历年检测数据、自动完成取样、送样、烘干、检测、记录等工作,全程无需人工参与。提高焦粉水分粒度检测效率,由2次/班/天可提高到8次/班/天,单纯粒度检测仅仅为30分钟。促进烧结矿产质量指标的改善,可降低烧结固体燃耗0.2kg/t。检测作业人员由3人优化至0人(仅通过监控监视机器人作业,程序可全天无人自动运行),效率最高可提升4倍。

  对于部分智能制造项目进度较慢、对比计划节点存在脱期现象,韶钢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各阶段标准工期管理标准》,对标找茬,以推进建设“双优”工程为契机,以项目六大指标为牵引(安全、质量、投资、环保、进度、廉洁),将智慧制造项目完成数量及项目准点率纳入绩效评价体系。 (陈立新 王中东 谭鑫)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3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