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企业动态

中冶京诚获评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度“科改示范企业”最高等级“标杆”称号

2023-05-15 10:28:00

  近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所属“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2022年度专项考核结果的通知》。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从274户“科改示范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标杆”称号。
  中冶京诚以“以人为本、崇尚技术、客户至上、合作共赢”的企业精神,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为魂,引领中国冶金走向世界
  ·以诚信为本,构筑城市发展美好未来
  ·致力成为科技创新的行业典范
  自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科改示范企业”以来,本年度是中冶京诚继2020年度获“标杆”后再度荣获此殊荣。在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的指导下,公司党委和领导班子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组织精干力量,以“科改示范行动”为契机,聚焦公司“十四五”战略,紧紧围绕“1+2+N”业务定位,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落实各项改革举措,以市场化程度促进经营机制转换、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动力,主要经营指标不断快速增长,重点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技术优势凸显,走出了科技型工程公司的“京诚模式”。
  市场化改革提升治理效能
  在市场化改革方面,中冶京诚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有机统一,强化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持续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工程项目契约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收益分红激励等激励机制,全员劳动生产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均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提升了公司治理效能、激发了企业内生动能。
  ◆2022年度管理层全面实施任期制和契约化,签约户数和人数覆盖率均达到100%;新增十二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1人,获北京亦庄领军人才称号4人,搭建了以公司总工程师为技术带头人的“1+3+N”的总工程师体系,推动领军人才建设,新引进专业领域高端人才3人、博士后5人;
  ◆ 2022年度荣获17项科技成果奖,其中5类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1项,获奖数量再创新高,同比2021年度提升57%;11项科技成果经鉴定达国际先进及以上水平,其中国际领先水平5项,局部技术国际领先水平3项;
  ◆2022年度知识产权年度受理专利359件,其中发明专利163件,登记软件著作权56件,注册商标125件,专利成果市场转化率达45%;
  ◆ 2022年度组织外部标准编制78项,其中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24项、行业标准9项;同时依托“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绿色低碳钢厂设计分基地”,积极开展绿色低碳设计标准体系研究,组织《钢铁企业低碳设计导则》《钢铁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等15项绿色低碳标准编制工作;
  ◆2022年被认定为“北京市A类创新方法示范单位”,成为北京市首批创新方法A类5家示范单位之一;获批成立“北京市科协工业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企业创新联合体”;清洁型焦炉高效余热发电技术、钢铁企业电网智能管控技术、高性能低压变频器3项技术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
  科技创新高效能推进工程建设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冶京诚以技术为引领,以精准激励为导向,全面加速企业发展引擎。围绕行业发展前瞻领域,持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研发投入,布局战略研发项目,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领域彰显了领先的技术实力,在城市建设领域也取得了新的建树。
  ◆ 不断探索绿色冶金,依托组建的“山西省低碳氢冶金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中冶低碳技术研究院(北京)”,长流程富氢烧结、长流程富氢高炉、氢冶金短流程工程示范,转炉中低温余热回收技术等多个首创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助力钢铁企业建成了全球首例氢冶金示范工程,开启了氢能冶金时代,并将绿色冶金技术成功应用在宣钢、晋钢等项目上;
  ◆ 深耕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自主开发了“钢铁工厂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技术研究与应用”,经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成功建成多个数字化工厂;成功开发世界首套电网智能管控平台;搭建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信息平台项目;城市数智孪生智慧应用场景CCITS系统业务也被中国五矿列为重点培育业务;
  ◆ 公司27个项目,荣获2022年度冶金建设行业工程设计优秀成果奖、计算机软件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4项,一等奖比例达44%。
  未来,中冶京诚将再接再厉,继续保持砥砺奋进的姿态,以勇创实干的精神,借鉴和学习世界一流企业的先进经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及评价激励等方面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以改革创新促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在新的起点上,补短板强弱项,不断谱写“成为技术引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际化工程技术公司”的崭新篇章。
  | 孙厚广

来源:中冶京诚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