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聚焦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对在本届大会展出的一系列科技创新发展的尖端应用进行报道。
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旗下大冶特钢460钢管数字化工厂出现在展品介绍的第一位。
此次展出的460钢管数字化工厂是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打造的全球首个全流程、全业务特种无缝钢管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孪生工厂。它创新应用AI技术,实现从坯料进厂到加热、轧制、检验至产品交付全过程管理。

首创无缝钢管数字身份认证
460钢管数字化工厂全线应用30多台套智能装备,逐支对钢管进行数字身份认证。每支钢管上集成了2万多个数据,从质量、效率、碳排放等多维度实现全息数据感知,形成数字钢管。

创造性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制造难题
460钢管数字化工厂是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生产厂的典型代表,该工厂可以提供1万种规格以上的产品,定制化比例超过90%,平均每份合同生产数量不足10支,经常要面对某单定制合同只需生产一支钢管的生产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技术团队应用数字化技术对生产组织进行了一系列柔性化设计。质量上,他们将2700多个个性化的标准和客户需求进行数字化设计,并将它们自动推送到每一个生产岗位,改变以往依赖人工设定参数的生产模式;生产上,他们通过应用最优排序算法模型,实现坯料自动匹配,智能排程。

AI技术与钢管工艺深度融合
技术团队对生产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30多个模型,包括全长性能预测、工艺循环优化等。
全长性能预测
通过对收集的标样进行算法选择、模型训练等,实现行业首创的钢管端到端的全长性能预测。
工艺循环优化模型
该模型是在数字钢管的基础上,对每支钢管从质量、效率、能耗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并自动推荐综合评分最高的钢管,这类钢管被称为“黄金钢管”,并将以它们为标杆,实现工艺的优化闭环控制。

数据会说话
460钢管数字化工厂使得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13.5%,产能提升9.5%,产品高级精度率提升16%,不合格品率降低18%,工序能耗降低15.1%,碳排放降低13.8%。

460钢管数字化工厂找到了多品种小批量智能制造的成功路径,并将数字制造、柔性制造、智慧制造沉淀为工业互联平台能力,为产业数字化贡献了特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