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企业动态

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强大动力 | 中冶赛迪召开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大会

2023-10-10 10:13:00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和人才工作作出的重大论断,是科技型企业坚定不移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
  10月7日,中冶赛迪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大会在赛迪大厦召开,会议总结了中冶赛迪近三年来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工作与成果,发布了六项科技产品,并对科技创新与人才成果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通过视频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许志鹏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冶赛迪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肖学文致欢迎辞并作总结讲话。
  会上,中冶赛迪首次发布了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平台V1.0、CISDI-SuperARC超级电弧炉、CISDigital®工业互联网平台V3.0、轻链®全过程工程咨询数字平台V3.0、CGC®锌铝镁涂镀技术V2.0、UMCD®万能轧机六大科技产品,展示了中冶赛迪科技创新与工业化实践的最新成果,获得与会嘉宾高度认可。
▲ 产品发布
  中冶赛迪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肖鹏代表公司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六所高校联合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围绕实验室共建、科研课题共研、人才联合培养等开展全面合作。
▲ 中冶赛迪与六所高校联合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大会举行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低碳技术研究基地”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揭牌仪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群生和肖学文董事长分别为基地和平台揭牌。
▲ 揭牌仪式
  干勇在致辞中对中冶赛迪近年来在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取得的科技进步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全球钢铁行业正面临传统与新兴格局的巨大碰撞,对绿色、低碳、高效、智能化的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要想提升竞争力,持续保持行业的引领地位,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需要产业上下各个环节、多方的共同努力,其中,钢铁技术的供应方,特别是钢铁工程技术的领军企业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冶赛迪作为中国钢铁工程技术的领军企业,承担着科技创新、带动行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重任。近年来,中冶赛迪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持续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定保持了应用技术研究纵深推进的战略定力,打造了一大批核心产品,成为了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期待中冶赛迪在未来征程上传出更多捷报,打造我国钢铁行业国际竞争的新优势,朝着实现世界一流的专业领军示范企业目标不断前进。
  潘复生表示,低碳化、智能化、数字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各个行业重点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途径。未来材料工业的低碳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期待中冶赛迪能够把握机遇,持续为钢铁行业乃至新材料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做贡献。希望全社会重视科普,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升全民基本科学素养;希望企业与科研院所找准创新主体定位,协同合作共同推进核心技术创新;希望像中冶赛迪这样的科技型企业更多参与到钢铁行业外的其他新材料领域的研究中,打破国外新材料技术封锁,从“受制于人”转变成“制于人”。
  姜维表示,中国钢铁作为走向世界、引领全球的优势产业,从引进、消化、整合再到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不懈的科技创新始终是关键一招。当前,中冶赛迪已经部分掌握了世界领先的节能降耗、低碳冶金和智能化技术,成为世界钢铁绿色低碳发展和智能制造的探索者和先行者,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一支人力资源充裕、专业门类齐全、实际经验丰富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衷心希望中冶赛迪持续践行国之大者,展现央企担当,把引领行业未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引领和联合钢铁企业、冶金高校、科研机构,加大前沿技术研究,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壁垒,为实现绿色低碳工艺革新、数字化智能化变革、装备软件国产化突破做出新的贡献,为钢铁行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支撑。
  许志鹏表示,为深入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精神,市科技局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中冶赛迪充分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助力企业加快推进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加快汇聚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加快打造产业链一流创新生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做出新贡献。
  肖学文在欢迎辞中感谢与会专家、领导和嘉宾长期以来给予中冶赛迪的关心、指导和鼎力相助。他回顾了中冶赛迪三年来的科技创新工作与取得的成果,指出,新征程上,中冶赛迪将继续保持科技创新首位战略的强大定力,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在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原创性技术攻关,以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在总结讲话中,肖学文对中冶赛迪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引领行业进步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和付出的艰苦努力致以崇高的敬意。指出,一代代赛迪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推动了企业一往无前发展壮大,是中冶赛迪引以为傲的“最可爱的人”。
  肖学文对中冶赛迪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提出了八点要求: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冶赛迪科技创新“九条原则”;抢抓窗口机遇期,以强烈的责任感推动重大课题快速突破;以评价和分配为抓手,搞活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学习培训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领导;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纳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肖学文强调,人才是中冶赛迪的重要战略资源,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要珍惜、培养优秀人才队伍,以“六心”作为企业培养人、使用人、选拔人的重要原则。一方面,科技工作者要秉承干事创业的“决心”,不怕困难的“恒心”,心有大我的“报国心”;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对科技工作者要多一点“爱心”、“耐心”、“包容心”,不断激发人才活力,以面向未来的人才优势激活事业发展新动能。
▲ 会议表彰了一批科技创新与人才成果获奖单位和个人
  会上,中冶赛迪科技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分别作科技与人才工作主题发言,六位来自科研一线的科技创新先进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夏杨松、重庆大学校长助理朱才朝、西南大学副校长葛信勇、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林金朝、重庆科技学院副校长刘上海、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田波、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孟小军、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杨新民受邀出席盛会。
  中冶赛迪集团领导班子成员,科研人员和获奖代表,各子公司、事业本部(研究院)、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来源:中冶赛迪集团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