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生产经营

“高效冶炼”打造铁前“硬核”竞争力

2020-03-26 10:51:00

  一季度以来,陕钢集团龙钢公司铁前系统以奋斗“国内一流 行业领先”总目标为统领,创新实践高炉“高效冶炼”课题攻关,通过转变工艺思路、跟踪原料质量、确保出铁稳定、落实管理责任等举措,为生产经营交上优质答卷。 

  截至3月21日,1#至4#高炉入炉焦比分别为366.33 kg/t、363.91 kg/t、364.59 kg/t、371.02kg/t;利用系数分别为4.25、4.31、3.21、3.07;入炉平均焦比达369.68Kg/tFe,高效冶炼攻关成效显著。 

  转思想,理念创新促优化。对标行业先进指标,坚持树立“稳定、顺行、提产、增效”的生产方针,以入炉焦比、固燃、烧结矿返矿率作为铁前代表性指标,层层分解压实指标责任,大胆尝试高炉“大批重、高负荷、大风量”操作思想,坚持以工艺标准化为操作依据,采取大风量增强炉内中心气流、大矿批冶炼提高煤气利用率、高富氧等措施,持续提升高炉冶炼强度,促进关键指标持续优化改善。 

  抓源头,动态跟踪保质量。以“一切服务于高炉”为原则,坚持细化物料入仓、配料、烧结、筛分、入炉等各环节工艺质量标准,高炉、烧结工序、机长以上管理人员每日实地查看烧结、球团、焦炭、块矿质量,坚持每日跟踪物料质量动态;加强烧结矿低温粉化实验数据分析,强化烧结杯实验对生产指导作用,对焦炭、烧结矿、球团、石灰等物料指标进行日统计、周分析,坚持提供优质炉料,形成“炉外保炉内、炉内保顺行、顺行促提升”的源头管理模式。 

  抓出铁,长稳久顺保稳定。结合原燃料结构,进一步加强炉前生产组织管理,各高炉统一三班生产操作思路,各炉长、工长、班长强化出铁环节管控,严格控制生铁硅、硫含量,灵活调节装料制度和布料模式。出铁实行岗位工、工长、炉长三级确认机制,对出铁正点率、通铁量、渣铁沟维护等指标以及炉前开口机、泥炮等关键设备强化动态监督考核,确保高炉出铁流量稳定、放净渣铁,提升高炉整体操作连贯性、延续性和稳定性。 

  抓评价,落实责任挖潜能。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运用炉长、机长、工长评价体系,对高炉炉长设置日产量计划、焦比、外围影响、操作系数四大核心评价指标;对高炉冶炼工长设置料批、渣碱、炉温、铁次评价指标,坚持每日每班对其进行统计、通报、分析,将月度结果与个人综合绩效、年度评先、星级评定等挂钩,并进行岗位淘汰,通过以上措施,持续有效挖掘系统管理潜力,不断释放创新“红利”,奋力增强铁前系统“硬核”竞争力。(吉飞鹏 聂旭)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3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