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生产经营

在“长寿高炉”中打响马钢品牌
——马钢巨型高炉单位炉容产铁量突破10000t/m3

2020-04-17 12:46:00

  截至2020317日,马钢AB两座4000m3高炉(一代炉役)全风全压、安全运行已达13年,单位炉容产铁量超过10000t/m3。这标志着马钢两座巨型高炉进入全国“长寿”高炉先进行列。马钢人在战疫保产“大考”中,又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据马钢炼铁总厂技术人员介绍,目前,全国巨型高炉长寿均不理想,一代炉龄单位炉容产铁极少超过万吨。延长高炉寿命已成为现代高炉技术进步的主要标志,单位容积产铁量则是衡量高炉寿命的综合指标。高炉一代炉役期间,其寿命延长一年就可以显著增加产量,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马钢炼铁人经历了很多炉役后期的安全高效护炉生产,可谓是身经百战。基于前期的优良设计,他们在吸取2500m3高炉和国内外巨型高炉长寿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践和完善,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巨型高炉长寿技术,积淀不少操作和长寿管理经验,取得了高炉长寿的历史性突破。“高炉长寿目标的顺利实现,得益于公司的正确指挥和大力支持,得益于总厂技术团队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和积累,时刻科学研判、把脉问诊、攻坚克难,这是创新超越、管理升级、精准施策和经验固化的结晶。”炼铁总厂负责人如是说。

  系统联动 合力攻坚

  高炉长寿是项系统工程。实现高炉稳产高效和安全长寿,是马钢炼铁人永恒追求的目标。虽然有前期实践经验的支撑,但是一系列新难题、新挑战摆在面前,炼铁总厂依然是任重道远,这既是各项技术的继承和发展的结合,也是技术和管理的集成,必须做到系统联动环环相扣。

  总厂坚持在操作的规范管理和日常防护的有的放矢上下功夫,使操作、监控、检查和维护有机统一,为高炉安全长寿运行夯实基础。总厂一方面按照“一炉一策”进行组产和做好炉缸特护工作,基于高炉体检平台,动态监控过程参数,抓住关键变量,精确操作,做好高炉生产的“攻、守、稳”。将“把好脉、开好方”作为实现高炉长寿的决定性手段,组织技术骨干对高炉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展开科学研判和技术攻关,“对症下药”。另一方面挑选精兵强将组成高炉“保姆”团队,采取24小时轮流值守的工作方式,对高炉开展全天候的“呵护”,快速应对处理突发的应急状况,以技术之力为炉况稳定和生产均衡保驾护航。

  标准先行 护炉有方

  实现高炉长寿,规范操作管理是关键。

  2018年下半年,两座高炉炉缸相继出现了一定问题。针对炉缸炭砖温度异常升高的温度点均处在铁口附近这一现状,总厂强化出铁管理,加强开堵口操作控制,合理组织出铁,根据炭砖异常温度点的变化调整区域铁口的出铁时间,减少高温渣铁对该区域的冲刷,保证相对稳定的渣铁液面,减小铁水扰动,提高铁口合格率。创新分段使用含钛炮泥,既起到护炉作用,又有效避免含钛炮泥造成铁口难开的状况,同时相继优化了送风制度、装料制度,通过调整送风参数和装料方向,活跃炉缸减小环流和侵蚀,以控制边缘气流,逐步稳定炉况。

  在稳定炉况的同时,总厂同步制定了“炉役后期安全生产操作指导书”、“ 炉缸监控管理标准”、“ 铁口维护管理标准”、“钛球使用标准”等操作管理标准,并强化严格执行,服务于高炉炉役后期的安全生产。

  科学研判 精准施策

  实现高炉长寿,强化日常防护是保障。

  总厂根据炉缸结构、温度以及热负荷数据及变化情况,着力展开科学诊断,利用二维侵蚀分析计算方法,为炉缸状况的正确诊断和后期护炉措施的合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际参考。

  面对炉缸炭砖温度升高这一安全隐患,总厂按照控制冶强减小损伤和加强局部防护的思路原则,实施了相应的举措。在生产操作应对上,首先是控制寻求合理的冶炼强度,既能减轻炉缸的工作负荷,有效降低炭砖温度,又能兼顾炉缸的活跃程度。

  遇到炉缸炭砖温度升高,则采取提高钛负荷形成保护层的方法进行护炉。在此基础上,总厂利用休风机会对侵蚀区域的炉壳进行开孔压浆处理,对重点区域的冷却壁进行冷却改造,提高水压和流量,增加冷却强度,进一步增强局部防护。利用检修机会,更换损坏的监控电偶,在炉缸冷却壁的每个通道增装了水温差电偶,实现对炉缸安全状态全方位的监控。

  确保高炉长周期稳定运行永远在路上。在马钢炼铁人看来,还有不少工作需要总结和完善。下一步,他们将慎终如始对标找差补齐短板,通过系统谋划、科学施策和创新集成,积极探索固化高炉“长寿”的管理经验、技术标准和操作应对之法,为打造亿吨宝武,为助推马钢高质量发展,贡献炼铁力量。(张维忠 郝团伟)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3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