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股份智新电磁公司每两年是一个中修大年,相比平时中修,在大年检修时动力公辅系统必须全部停下来,一般需要78小时,而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的环形炉为配合动力检修必须完全停炉,类似于战斗机长途作战时在中途机场降落加油。然而,让直径近60米的环形炉起停一次却绝非易事,仅仅将满炉的电工钢出炉再入炉就需要100卷调整材、花费近14天时间,再加上升降温期间的介质消耗,最短的极限时间也需要20天零6小时,相当于三分之二个自然月没有产量,取向电工钢产量损失高达6000吨。如何才能保证动力介质全停期间环形炉机组的正常生产?2019年10月,一个由智新电磁设备部、技术部、生产部、三作业区及动力作业区联合组建的攻关团队应运而生,一场环形炉机组“空中加油”战役悄然打响,战役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在介质全停期间确保1号环形炉连续稳定生产。
环形炉生产用介质高达7种,尤其是压缩空气、循环水、工业水、氢气4类介质更是涉及设备安全和工艺安全的关键。为此,智新电磁公司充分挖掘现有管网基础,创新介质保供方式方法,打造了一批“空中加油机”,通过一系列超常规措施,实现介质稳定保供。通过细致调研论证,动力系统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使其具备压缩氢气直供管网条件,并与首钢气体公司强化保供协同,大胆采用氢气管排车直供模式,成功解决了氢气保供难题。自2019年10月开始调研新建水增压系统,通过消防水进行二次提压实现消防水代替循环水。通过管路优化,将替代循环水的消防水再次引流至工业水管路,实现工业水替换。通过启用1号环形炉空压机,备用二冷压风管网的模式确保压风系统用量稳定、压力无波动。通过攻关团队联合攻关,水、气系统进行设备新建、优化、改造达11项之多。所有临时保供措施在动力系统全停检修前夕全部完成并进行预案演练,一架架“空中加油机”蓄势待航,强势构筑介质保供的“钢铁长城”,为1号环形炉顺稳生产提供了稳定有效的能源保障。
5月9日8时,环形炉现场人头攒动,准备进行水系统带压无间断切换。水介质由原系统向新系统进行切换,总共有28个点位阀门需要同步调整动作,切换过程异常复杂,任何一个点位出现操作失误都会造成系统波动甚至切断的风险。对此,在系统设计之初作业区就进行精密筹划,专门为切换过程设计2条备用管线,同时制定8个阶段、13步操作的水系统切换方案,并配套13项异常状态下应急处置方案,筹备及实战操作坚持“一对一培训、统一指挥、协同操作、实时报数”的组织原则,确保每一步精准有序。上午9时,随着对讲机中清脆的指令下达,系统切换工作正式开始,一条条操作指令持续发出,一句句操作确认不断传回,每分钟汇报一次系统参数,整个过程持续近5个小时。13时58分,水系统全面切换至保供增压系统,各项运行参数稳定,保供正式开始。
为确保保供期间机组介质异常状态时能够立即发现并迅速做出应对,智新电磁专门编制了护航方案,对重点关注的21大类47项关键点位制定了特定巡检表单,并抽调生产和维护骨干参与护航,形成半小时交替巡检网络,开展数据趋势分析,做到时时监视、重点管控。与此同时,责任专业采取连续在岗36小时的交替护航制,第一时间处理各类突发异常。经过98个小时高度紧张的能源供应、高强度巡检护航,5月13日11时18分,1号环形炉临时保供及增压系统按计划切换至正常状态,保供加压水泵关机,空压机退出运行,各项参数运行状态正常,1号环形炉“空中加油”式超常规能介保供圆满完成作战任务,成功“返航”。介质全停期间确保1号环形炉连续稳定生产的战役目标成功达成,实现超常规状态下不停炉取向电工钢减损6000吨。
保供保产工作启动以来,智新电磁公司创新突破,高效协同,先后5次召开专题推进会,多次问题研讨会,累计形成各种介质保供方案15项,开展现场实操切换演练10次,固化保供操作经验23项,7种介质高度紧张的临时能源供应累计98小时,创造了电工钢领域的行业首创,成功实现了环形炉机组投产史上的首次“空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