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芳 通讯员 李希海
为了摸透用户的“心头好”,打响山钢轴承钢金字招牌,6月11日—12日,山钢研究院/技术中心新兴产业技术研究所一级研究员许荣昌博士化身“领队”,带着新兴产业技术研究所和营销总公司的精兵强将,一头扎进了山东临清、河北临西等轴承产业的“大本营”。目标很明确:看看山钢轴承钢新产品在下游用户企业的加工应用情况,让技术研发和市场需求来个“精准对对碰”!
临西“首秀”——
超长“精密之手”如何诞生?
在河北临西一家“身怀绝技”的精密机械公司,许博士一行见证了自家产品的“首秀”成果。
这家企业是国内唯一能生产14米超长整条精密滚珠丝杠的“隐形冠军”,其采用的德国进口设备为亚洲首台大型精密滚珠丝杠加工设备,对钢材的要求近乎苛刻——硬度、淬火性能等指标,样样都得顶呱呱。去年,许博士团队就“盯”上了这家用户,跟踪该用户设备的安装调试情况,还和用户一块儿琢磨如何给工业机床量身打造滚珠丝杠新产品。“从化学成分设计到轧制工艺优化,从现场冷床改造到球化退火工艺改进,在特钢厂、营销总公司兄弟们的给力支持下,我们用了半年时间,硬是啃下了超长丝杠稳定性生产的‘硬骨头’!”许博士介绍道,如今,第一批订单产品已全部加工完毕并上线应用,成为国内最长的机床用整条滚珠丝杠,堪称超长“精密之手”。在走访过程中,用户竖起大拇指:“山钢产品质量过硬,开发速度也快,咱得继续搭伙,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产品!”
临清“蓝海”——
导轨生产企业想要效率“起飞”?
在山东临清,许博士团队又发现了一片“蓝海”。
当地一家精密导轨大型生产企业提出:“山钢能不能直接轧制出近终型异形导轨?这样我们的生产效率能‘起飞’!”
这需求可不是小事儿,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紧密相关。近年来,受益于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的发展,导轨需求激增。许博士眼前一亮:“山钢离导轨生产基地近,要是能搞定这个,既能给咱品牌‘长脸’,又能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一拍即合!双方火速达成联合开发意向,准备结合双方设备,“合体”设计专属产品,帮用户省去二次加热和拉拔工序,实现效率“起飞”。
临西工业园——
怎样打造“轴承产业航母”?
轴承产值占全国1/4的河北临西轴承工业园,许博士一行也没落下。
在与园区领导的深入交流中,许博士团队了解到,该园区立志于通过建立轴承重点实验室、轴承技术学会,打造集轴承研发、制造、检测、咨询、培训、认证等功能于一体的“轴承产业航母”!园区内600多家中外高端轴承相关企业,就是底气。许博士当场表态:“作为全国轴承钢标准委员会的一员,愿与园区企业一起,专治行业‘疑难杂症’,打造顶级轴承产品!”
随后,团队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多家国内轴承“尖子生”,深入车间摸清用户的生产“痛点”和需求“痒点”,为山钢产品升级换代指明了方向。
“纸上谈兵可不行,只有跑到用户车间里,才能摸到真需求、看懂市场风向,找准产品开发和改进的方向。”许博士深有感触地说。自去年起,许博士团队就开启了“轴承地图打卡”模式,跑遍了瓦房店、洛阳、聊城、浙东、长三角五大轴承生产基地,摸透了各基地的“口味”和市场发展趋势,也让山钢轴承钢产量一路看涨。
满载而归的许博士信心满满:“现在国家正全力推进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业传动系统正在‘变天’,滚珠丝杠、直线导轨等特种钢材需求激增。团队已经锁定目标:紧跟新兴产业风口,用户想要啥,咱就快马加鞭研发啥,用差异化、高价值的产品,把山钢轴承钢的品牌优势牢牢‘焊’在市场上!”
《中国冶金报》(2025年07月01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