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晨雾如轻纱般笼罩在重庆钢铁的废钢堆场,52岁的质检工赵东已经在工业薄料压块验收区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处异常平滑带有暗灰色的压块,引起了有二十年废钢验收经验的他的注意。
“炮机准备!”,轰鸣撕裂晨雾。压块应声剖开,灰黑色氧割渣如墨潮喷涌,刺鼻的铁锈焦糊味瞬间弥漫。电子秤上,“81.4公斤”的数字刺痛双眼——杂质占比9.36%,远超3%红线!今早货车司机躲闪的眼神,此刻在老赵脑中闪现。“报告,工业薄料压块发现大量杂物,已达全车扣重标准,请求确认!” 老赵紧握对讲机,沉稳的声线穿透嘈杂。掌心的老茧硌着冰冷的金属外壳,无声印证着二十载的坚守。在这钢渣堆砌的战场上,他捍卫的是质量标准。
这看似平常的质检背后,实则暗流汹涌。在质量关隘,老赵便是那锋芒毕露的“过滤网”。去年严冬,有供应商在压块中掺杂水泥块企图蒙混过关,被老赵一眼洞穿。面对递来的红包,老赵一掌拍在桌上:“我的良心,比这铁还硬!”
技术关前,他独创了一套科学拆包法——按三维坐标网格随机抽检,空间覆盖无死角,问题源头可追溯。随机性更强,避免了人为指定拆包可能存在的人为因素影响、漏洞。
“咱们验的不是废钢,是良心!”工作会上,老赵在会议室的发言掷地有声。投影幕上,水泥块、塑料残渣的杂质特写触目惊心。今年1-5月,废钢区域累计扣重达367吨,为公司挽回损失71.8万元!这沉甸甸的数字,正是无数个“老赵”以专业为盾、以坚守为刃筑起的质量长城。
暮色四合,探照灯光刺穿了废钢堆场的昏暗。老赵的身影依然在钢山铁壑间跋涉,油渍斑斑的手套又覆上新痕,这便是对工匠精神最铿锵的诠释。(叶雩舟、杨长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