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城钢铁钢轧厂准备车间以平台加料优化为切入点,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通过聚焦重点改善项目,破解生产难题、激活班组活力、筑牢增效基石,激发全员创新凝聚创效合力,成功杜绝废钢泼洒量,年节约成本300余万,为践行“三个一”理念提供鲜活实践样本。
聚焦重点项目
精准施策破解“痛点”
将平台加料优化作为车间级“重点改善项目”后,车间重新组建项目改善专项小组,运用“5W2H分析法”全链条诊断,锁定三大核心问题:铁水罐与下料口对位有一定偏差,泼洒率超30%;现场照明不足,导致夜间作业误判频发;废钢桶口无防护装置,易发生两侧泼洒。
改善小组摒弃“事后补救”模式,将问题量化、流程可视化,为改善找准突破口,从源头遏制了资源浪费与安全风险。
激活班组活力
协同配合打“组合拳”
围绕“提振班组战斗活力”,车间打出组合拳,立体化构建“双确认”定位机制。铁路连接工用手持终端发送定位信号,平台操作工调视频二次核对,确保误差不断缩小;升级照明系统,淘汰高耗能钠灯,安装智能LED系统,实现亮度调节与故障报警,加料口增设防眩光灯带消除盲区;班组自主设计桶口防溅挡板,针对性解决两侧洒料问题。系列举措使单罐加料时间缩至8分钟,效率提升12%,有效助力降本增效。
激发全员创效
人人参与筑“高地”
以“激发员工价值创造”为目标,车间培育“人人都是改善者”氛围。职工提出各种创新建议纳入“献一计”;操作室电子屏实时显示泼洒量、节约成本等数据,强化参与感;开展“师徒结对”,由技术骨干带领职工参与改善课题。
通过全员发力,年减少废钢泼洒2000余吨,实现从“成本洼地”到“效益高地”的转变。车间主任周松明感慨:“以前和火车‘抢时间’清理,现在让废钢‘乖乖’进罐,这是全员创效的生动写照。”(彭敏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