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轧钢厂热卷生产线上,传统工业的澎湃力量背后,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正为其注入强大智能。精准的机器视觉系统与灵巧的智能喷印机器人,作为“AI-轧钢”落地的核心实践,正有力支撑着这条“火红”产线向着更高效、更智能、更高质量的方向加速奔跑。
机器视角:全流程的“毫厘洞察者”
从钢坯进入热卷产线的那一刻起,AI视觉系统就已悄然启动,赋予产线“智慧之眼”。
源头方面,“以前需要手动逐个录入信息,现在双手解放了!”在原料区域,“板坯号自动识别系统”如同“火眼金睛”,能精准捕捉每一块板坯的“身份信息”并自动录入系统,确保源头可追溯。轧制方面,“机器视觉辅助纠偏系统”如同产线的“智能导航”,实时监视带钢运行轨迹,一旦检测到跑偏,系统便自动调整轧机压下,确保带钢在机架中心稳定运行。该功能投用后,实现了2.5mm以上操作“0”干预,7月尾部甩尾轧烂比例显著下降65%。质检方面,专业的表面缺陷检测和钢卷端面质量检测系统,化身“钢铁品质卫士”,以毫厘级的精度自动识别表面质量,捕捉难以察觉的瑕疵,全力锻造“完美钢卷”。质量提升效果最直观的体现在一次合格率上,达到了98.15%的先进水平。从原料到成品,这套全流程视觉系统,通过“视觉感知-数据驱动-动态控制”的闭环,正推动轧制过程管控从传统的“经验判断”向现代化的“数据驱动”转变。
喷印机器人:精准烙印的“智能工匠”
“以前需要在刚下线的滚烫钢卷旁手动喷印,高温环境、劳动强度大不说,还容易出错。”操作工对过去的人工喷印记忆犹新。如今,智能喷印机器人已成为产线上的新晋“工匠”。无论是高温炙烤下的热喷印,还是冷却后的平整冷喷印,搭载稳定机械臂的机器人,都能在滚烫或冰冷的钢卷表面,精准、清晰、持久地烙印下钢卷号、规格、炉号等关键信息。这不仅极大提升了效率,解放了人力,更构筑起质量追溯与高效流通的坚实基石。每一个清晰无误的烙印,都是钢卷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为后续的分拣、仓储、运输乃至客户使用,提供了全程可追溯、可管理的可靠信息保障。
集控中心:智慧生产的“神经中枢”
“技改前每个设备都有单独的小操作室,工序协同非常不便。”产线工艺负责人回忆到。如今,热卷产线创新采用“一线一室集控”模式,将分散的工序高度整合。通过高清显示大屏与智能交互界面,依托AI驱动的数据流,操作人员在集控中心即可纵览生产全局,高效协同各环节。实时掌控每一道工序动态,显著降低人为干预需求,生产响应速度与管理精度得到大幅提升。
现在,热卷产线自动化控制程度已跃升至81%。机器视觉的“AI之眼”成功实现了全流程、高精度的质量洞察与过程控制;机器人的“智能机械臂”有力确保了产品信息的精准标识与高效追溯;无人化行车系统也已进入开发阶段。当厚重的钢铁工业遇见前沿的AI技术,热卷产线正焕发出新的活力,稳步推进数据贯通、过程透明、管理精细化的目标,在“制造”向“智造”转型的道路上加速奔跑。(徐少旭 王帅 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