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钢铁公司能源环保部聚焦轧钢热卷产线加热炉“保温期高无功燃耗”痛点,通过强化精益管理与跨工序技术协同,优化生产组织,精准调控烟气再循环系统,成功将保温期混合煤气用量降低50%,每年可节省无功燃料528万立方米,增加发电效益242万元,显著降低无效碳排放,为该公司超低排攻坚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堵点排查筑牢数据基石
能源管理升级,数据先行。能源环保部严格对标行业标杆和历史最优值,进行各工序能耗日跟踪、日分析。深度摸排中,热卷加热炉保温期能耗异常偏高,“无功燃耗”不仅是成本漏洞,更意味着碳排放的隐性增加。
有问题就有行动。能源环保部牵头,联合轧钢厂成立专项攻关组,目标对准确保超低排达标,同时大幅削减加热炉保温燃料!
技术协同打通高效路径
攻关初期并不顺利,超低排指标的波动让试验几度中断。
“问题出在哪?降耗和超低排达标,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能源管理主任师徐国秀深度复盘,目光最终聚焦在关键技术上——烟气再循环系统,这正是降耗与超低排达标的“枢纽”。
聚焦热卷加热炉,攻关团队对烟气再循环系统展开了精细入微的调控。经过无数次参数调整和现场验证,终于迎来突破性时刻:
“稳住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达到超低排放指标,煤气流量降下来了!”——热卷车间加热炉高级操作赵高建激动地说。保温期煤气用量成功降低1-1.5万m³/h。
历时两周,团队科学利用产线错峰停轧的窗口期,在严格保障排放的前提下,针对多种工况进行系统试验,精准“锁定”了保温期间加热炉的最小煤气需求临界点。
精益思维驱动极致能效
为固化成果、确保持续达标与燃耗可控,轧钢厂技术团队编制了《热卷加热炉排放控制操作点》标准化文件,并组织全员培训。同时,煤耗指标纳入KPI考核,并建立了自检机制。
操作人员精准掌握要点后,成功将保温期煤气用量稳定控制在2-2.5万m³/h,达到超低排改造以来的最低水平!
“现在既能降低燃气单耗,又能稳定超低排放指标,操作起来更有底了。”能源环保管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
通过烟气再循环技术的深度应用与精益管理,成功破解了“降耗”与“减排”的两难困境,找到了成本与环保双赢的关键点,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流程优化方案。(薛长春 赵高建 徐国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