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炼钢生产现场,行车设备串联起转炉、连铸机等核心工序,是维系生产节奏的物流“大动脉”。这条“大动脉”一旦出现问题,将使炼钢生产物流“栓塞”,可能导致连铸机降档减产、连铸机停浇,甚至引发整条产线的生产中断。宝武集团中南股份炼钢厂通过运用“智能哨兵”热成像仪,为炼钢行车安全护航,为生产稳定筑牢根基。
分秒必争背后的隐忧
对于行车维检员来说,每一次设备故障警报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工作群里弹出的故障信息、手机里骤然响起的急促铃声,都意味着必须立刻奔赴现场。老维检师傅们常说:“排查故障就像中医‘望闻问切’:看设备是否异常震动,闻是否有焦糊气味,摸轴承是否发烫,再结合设备原理分析。”这套传承多年的经验法,虽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却也存在局限:当故障点隐藏在复杂的电气线路或精密部件中时,人工排查如同“大海捞针”,耗时耗力不说,更可能因延误导致生产损失。
热成像仪成为维检“新利器”
面对这一挑战,炼钢厂公辅车间行车维检团队亮出了“科技法宝”:热成像仪。这个看似普通的“红外相机”,实则是设备的“体温检测师”:它通过捕捉物体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将肉眼不可见的温度差异转化为彩色图像,让隐藏的热隐患“无所遁形”。从-20℃到1500℃的超宽量程、±2℃的高精度检测,让它能在设备运行状态下“非接触式”扫描,既不影响生产,又能快速锁定异常温升点,将故障排查从“经验摸索”升级为“精准定位”。
目前,热成像仪在电机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制动系统、电缆端子等行车设备的核心系统日常点检中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局部异常,温度上升,在热成像仪扫描下,这些“潜伏”的热点清晰可见,能第一时间“揪出”隐患,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应急检测”到“体系化管理”
2月23日,维检员巡检84号大车时,发现其运行偶发停滞。传统排查需逐项检查机械传动部件,耗时长,用热成像仪一扫,电机外壳明显异常发热,进一步拆解发现,西南电机电缆两相电源线线耳松动,若不及时紧固,可能引发短路停机。4月29日,18号车主起升2号调压装置的排查更验证了热成像仪的“预判力”:扫描中,一根电缆温度高达70℃(正常仅37℃),经确认是线耳压紧不牢所致。团队立即切换备用装置保障生产,待停机时彻底检修,避免了电缆过热起火、设备损坏的重大事故。
热成像仪的价值,不仅在于单次故障的快速解决,更在于构建起“预防性维护”的全新体系。公辅车间将其纳入设备定期维护计划:每季度全面扫描关键部位,高温季、连续生产期加密检测频次;同时建立设备温度数据库,通过历史数据对比,精准识别温度异常趋势。这种“数据驱动+科技检测”的模式,让设备管理从“救火式”转向“前瞻式”。
热成像仪用精准的温度数据说话,用快速的隐患排查护航,让行车设备“少生病、晚生病、生小病”,成为炼钢物流线上的“智能哨兵”,为生产稳定筑牢根基。 (李学明 黄宝华)